时间倒回十几年前,洛阳街头,一个名叫冯小宝的卖药郎正吆喝着草药。那时的他,满脸风尘,衣衫褴褛,谁能想到,这个粗鄙的汉子会成为大唐女皇的枕边人?一切的转机,始于太平公主的一次偶然引荐。 据《旧唐书》记载,太平公主看中了冯小宝的健硕身形和粗犷气质,将他推荐给了母亲武则天。 武则天彼时已年近六十,丧夫之痛和朝堂的孤立让她渴望慰藉。冯小宝被赐名薛怀义,剃度为僧,入主白马寺,从此开始了他在权力巅峰的冒险。 薛怀义并非一无是处。他虽出身卑微,却胆大心细,颇有手腕。他主持修建的明堂,高达294尺,鎏金铜凤熠熠生辉,堪称武周政权的象征。《资治通鉴》记载,他还统领白马寺千余武僧,俨然成了武则天的“私人武装”。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出入宫廷乘坐御马,身后跟着一群宦官簇拥,风头一时无两。武则天对他宠爱有加,不仅赐予他左威卫大将军的虚衔,还默许他干预朝政。宫中之人私下议论:“这薛怀义,怕是连宰相都要忌惮三分。” 然而,薛怀义的飞黄腾达并非全靠武则天的恩宠。 他深谙如何讨女皇欢心:他曾在长生殿为武则天献上《大云经疏》,以此为武周政权的神圣性背书;他还亲手雕刻了一枚羊脂玉佩,油润如凝脂,触手生温,武则天爱不释手。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他对武则天的用心。可 惜,权力和宠爱如同一把双刃剑,给了他无限风光,也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695年正月十六,洛阳的天空被火光映红。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建成的明堂,突然燃起熊熊大火,九层巨塔化为灰烬。 《资治通鉴》明确记载,这场火灾发生在正月庚子夜,火势迅猛,令人措手不及。朝野震动,有人窃窃私语,说这是薛怀义的报复之举——因为就在几天前,武则天开始冷落他,转而宠幸年轻的御医沈南璆。 沈南璆,史书上记载寥寥,却是个关键人物。《唐两京城坊考》提到,他因医术高超常居宫中,为武则天治疗风疾。 沈南璆的出现,让薛怀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曾试图用武僧的力量震慑朝臣,甚至在长生殿公然顶撞武则天,质问她为何移情别恋。 武则天何许人也?她一生掌控朝堂,怎容一个宠臣如此放肆?那一夜,她摔碎了羊脂玉镯,不仅是对薛怀义的警告,也是对过往情感的决裂。 这场火灾,成了薛怀义命运的转折点。明堂不仅是武周政权的象征,更是武则天神圣权威的具象化。 它的毁坏,如同在女皇脸上狠狠掴了一掌。朝臣们纷纷上奏,矛头直指薛怀义。武则天虽未当场发作,但心中的怒火早已点燃。 她召来太平公主,密令彻查此事。太平公主深知母亲的心思,薛怀义的存在已成武氏家族的污点,必须除之而后快。 正月十七,大雪纷飞,洛阳城一片银装素裹。薛怀义被召入宫,名义上是商讨白马寺事务,实则是武则天的最后通牒。 他走进长生殿,依旧穿着那身绣金僧袍,腰间挂着象征密教身份的金刚杵腰牌。可他不知道,殿外的卫队已换成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手持水火棍,杀机暗藏。 据《新唐书》记载,太平公主亲自主持了对薛怀义的处决。她命壮士将他捆绑,拖至偏殿,缢杀而死。 整个过程不过片刻,薛怀义甚至来不及求饶。尸体被草草处理,抛于白马寺后院,无人敢为他收尸。 那一刻,殿内的迦南香仍在袅袅升起,香气却掩盖不住血腥的味道。武则天坐在龙榻上,面无表情,只是轻声叹道:“小宝,你终究走错了路。” 薛怀义的死,既是个人悲剧,也是武周政权权力博弈的缩影。他的存在,曾为武则天提供情感慰藉和政治助力,却也因过于张扬而触碰了女皇的底线。 太平公主的果断出手,不仅清除了母亲的“污点”,也为武氏家族的正统地位扫清了障碍。而那枚碎裂的羊脂玉镯,仿佛在诉说着这段关系从盛极一时到彻底崩塌的无奈。 薛怀义死后,武则天并未彻底沉溺于悲伤。她很快调整状态,继续以铁腕治理朝堂。 沈南璆虽短暂得宠,但史料中并无他干预政事的记录,足见武则天的冷静与克制。而白马寺的武僧势力,也在随后被逐步削弱,武周政权的神圣光环虽因明堂火灾受损,却并未动摇根本。
柴桑痛心疾首,小猩猩看到小戳戳心都碎了,这对夫妻太难了,卷宗李圣申请了多次都申请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