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爆出一年前的惊人内幕,解放军去年7月对日舰开火警告! 日本海上自卫队凉月号属于秋月级驱逐舰,这类船是日本海军的主力,设计上注重防空和反潜。凉月号是这个级别的第三艘,2011年在长崎的三菱重工船厂开工建造,那时候日本正加强海上力量,应对周边形势。船体长151米,宽18.3米,吃水5.3米,标准排水量5000吨左右,满载能到6800吨。 动力系统用四台燃气轮机,航速最高30节,机动性强,适合快速响应任务。2012年10月下水,2014年3月正式服役,舷号DD-117。从服役开始,它主要在东海巡逻,监视周边活动,还参加过和美国海军的联合演习,比如2020年跟马斯廷号一起训练,交换信号,模拟对抗。 舰上装备齐全,FCS-3A相控阵雷达能扫描几百公里,垂直发射系统能发海麻雀导弹和反潜火箭,还有127毫米舰炮,直升机甲板能停SH-60K。船员大约200人,日常训练严格,重点是情报收集和区域防御。事发时舰长刚上任两个月,指挥经验有限,结果因为操作问题酿成大祸。 2024年7月4日凌晨,东海海域,日本凉月号驱逐舰执行监视中国海军演习的任务,从公海接近浙江沿海。舰上电子海图没设置显示领海界线,船员没察觉,继续前进,越过12海里线,进入中国领海。中国海军舰艇发现后,通过无线电多次要求改变航向,但凉月号没回应。 就在即将进入前,中国舰艇发射第一枚警告炮弹,落在前方海面。凉月号还是没停,继续航行约10分钟。中国舰艇锁定目标,发射第二枚炮弹,落在附近海面。凉月号感受到冲击,终于掉头,四台燃气轮机全开,加速离开,整个过程在领海内持续20分钟。中国海军保持距离监视,没进一步行动。 这个事件是中日海上摩擦的典型。日本辩解是失误,因为海图开关没开,导致没看到界线。但中方认为这是挑衅,凉月号监视演习时太靠近。警告射击是罕见举动,显示中国维护领海的决心。凉月号装备先进,燃气轮机响应快,但面对警告还是撤退,避免了冲突升级。日本事后承认问题,通过外交渠道解释。中国外交部抗议,强调领海权益不容侵犯。整个过程暴露了电子设备依赖的风险,如果海图正常,或许就能避免。 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舰艇可能是054A级护卫舰,火力强,但行动克制,只用警告射击。日本凉月号无损伤,船员安全,但事件凸显东海敏感性。类似摩擦不是第一次,日本舰艇常监视中国活动,但这次越界引发炮击,成了转折点。中方应对专业,没让事态失控。日本调查显示,舰上允许不合格人员进指挥室,加剧了失误。整个事件逻辑清楚:监视任务-操作错误-警告无效-射击驱离-安全撤出。 事件后,日本防卫省启动调查,审查凉月号航行日志,确认海图失误。2024年7月11日,中国外交部公开抗议,日本回应是技术问题。木原稔主持会议,9月正式通报中方,撤换舰长。该军官结束指挥生涯,转岸上工作。日本通过此举示好,避免外交僵局。2025年8月10日,共同社等媒体披露炮击细节,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发射两枚炮弹,国内舆论哗然。网民讨论自卫队训练不足,有人质疑监视必要性。日本政府否认部分细节,但没完全反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重申维护权益的立场,事件没升级。中日继续对话,焦点在东海稳定。日本自卫队加强边界训练,改进海图系统。木原稔推动现代化,但事件成教训。国际媒体关注,分析东海风险。日本民众部分担忧摩擦,但政府强调和平。事件以外交解决,无伤亡,成了案例。 这个内幕曝光后,日本媒体的目的耐人寻味。为什么一年后才爆?或许测试中方反应,或为国内军事扩张造势。事实是,日本凉月号越界,中国警告射击专业。日本撤职舰长,木原稔处理得当。事件结局是双方克制,没酿大祸。但东海形势仍紧绷,类似事随时可能重演。
日本对中国彻底撕破脸了!石破茂公然否定《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声明》
【54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