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甲骨文数据库30年垄断,GaussDB凭什么成金融行业首选?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预计将在今年突破140万亿元,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作为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设施之一的数据库,市场份额格局也正加速变革。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下的权威期刊《金融电子化》对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六大行的调研显示,曾垄断中国市场三十年的甲骨文(Oracle),如今只剩零星业务,国产数据库成为更多业务首选,其中,使用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的业务系统数量占比最高。这看似是企业换软件,实则是中国在数字时代攥紧了“数据自主权”。 甲骨文的退潮早有伏笔。这个曾靠技术壁垒垄断中国数据库市场的巨头,使得金融、能源等行业的核心领域不得不依赖其产品,最夸张时,一套系统年服务费可占企业IT预算三成,升级还得看“脸色”,甚至在2008年对中国联通强征6000万美元“违约罚款”。但如今风向已变,IDC《2024年下半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华为云GaussDB以13.9%的市场份额首超甲骨文,位列行业第一;《金融电子化》调研证实其在六大行应用中占比居首;而甲骨文中国区裁员、亚太市场份额暴跌消息不断。与其说主动离场,不如说国产数据库凭实力“抢”走了赛道。 抢占赛道的底气,首先来自安全。使用国外数据库,没法保证关键时刻不被“断供”。“斯诺登事件”也早已揭示其中风险。而华为云GaussDB实现从芯片、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引擎的全链路国产化支持、全栈自主可控能力,是国内唯一获国际/国内双CC EAL4+最高安全等级认证的数据库,更以业界独有的软硬协同数据安全保护体系防仿冒、防攻击、防篡改,为数据上了“双保险”。 更关键的是技术“弯道超车”。换数据库曾像“给飞行中飞机换发动机”,原有分布式架构改造动辄3到6个月,复杂业务甚至无法完成。而GaussDB的“三层池化”技术通过将数据库拆成计算、内存、存储拆分为独立模块,支持灵活伸缩;部署方式也更加极简,实现“零改造”,企业无需修改业务代码即可无缝上云,这一点连国内友商如阿里云的PolarDB都难以企及。此外,GaussDB超节点技术还实现了高性能和无忧替换,让三层池化彻底免去改造负担。超节点技术更是将性能直接拉满,实现同等配置下算力翻倍,3节点集群达380WtpmC,故障恢复缩至6S以内。据悉,未来GaussDB数据库还将基于灵衢架构加强,其性能或将继续攀升。 金融行业的实践印证了GaussDB的技术实力。邮储银行用其支撑6.5亿客户、日均20亿笔交易量,峰值达6.7万笔/秒,性能远超原有Oracle系统;工商银行将故障恢复时间从15-30分钟缩至2分钟,效率提升10倍。 未来的竞争终究是科技的竞争。当GaussDB在关键行业扎根日深,下一个三十年的全球数据库规则,或许将由中国来定。
7家股价在10元以下且处于横盘状态的液冷服务器相关股票:1. 利欧股份:8月1
【18评论】【49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