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国务卿卢比奥8月14日说:“我们与中国的问题之一是我们让他们拿走了曾属于我们的企业。因此,我们从中国购买如此多商品的原因是我们曾经自己生产这些商品,但我们让中国夺走了它们,我们将它们拱手让给中国,而现在我们必须扭转这一局面。” 信源:美国之音8月13日讯——卢比奥:中国“基本上想以牺牲我们的利益为代价来获利” 8月12日,一份中美贸易“休战协议”的签署,曾让不少生意人都顿感轻松。谁知这片刻的宁静还未持续24小时,就被美国政客卢比奥的一番刺耳言论彻底打破。他公然将中国定义为“对手”乃至“敌手”。 要看懂这番看似矛盾的言论,首先得拆解它对中国的核心指控。卢比奥声称,中国的发展“占了美国的便宜”,甚至“拿走了属于美国的企业”。可稍加审视便会发现,这套叙事与事实相去甚远。 回顾历史,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产业起飞,最初承接的是来自日本、香港、台湾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那是无数中国工人靠汗水换来的第一桶金,与美国的大规模制造业转移并无直接关系。 美国制造业之所以“空心化”,根子不在外部,而在其自身对金融和虚拟经济的过度追逐。正是美国企业为了追求更低成本和更高利润,主动进行的全球产业布局,将工厂迁往世界各地。 更重要的是,这种论调完全无视了中国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如多数中国人坚信的那样,今天的成就是14亿人依靠勤劳和智慧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而非来自任何国家的“施舍”。这条根植于五千年文明的复兴之路,本身就有着强大的历史惯性,并非为了挑战谁。 既然“中国责任论”站不住脚,那真正驱动这些激烈言辞的病根又是什么?答案,或许就在美国自己家里。37万亿美元的巨额国,每天产生的利息就足以压垮无数家庭。特朗普强推的关税政策反噬自身,导致国内商品价格飞涨,消费者和企业怨声载道。 雄心勃勃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喊了多年,至今收效甚微。以芯片产业为例,新建的工厂普遍面临严重的技术工人短缺。更要命的是,在稀土、电池等关键领域,美国的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 面对如此棘手的内部烂摊子,向外甩锅就成了一个最省事的选项。就像一个流传的说法,“美国自己病了,却非要逼着别人吃药”,将国内民众对经济下滑、生活成本上升的不满,巧妙地引导向一个外部“敌人”,足以掩盖自身的治理无力。 无论是芯片出口管制,还是推动供应链“脱钩”,都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将中国塑造成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正是这一系列打压行为的“合法性”来源。不过,美国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其持有的巨额美债,就算再焦虑又有什么用呢? 然而,靠对外甩锅来医治内部的沉疴,终究是饮鸩止渴。“政治障眼法”或许能暂时转移视线,却变不出37万亿美元来偿还债务,也变不出足够的技术工人来填补产业链的窟窿。若不真正着手于自身的结构性改革,这条路走下去,恐怕只会把美国继续往沟里带。
我接触过大量日本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日本人对中国看法差异极大,我个人觉得
【479评论】【3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