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为证里的抗战细节太真实了#‌#80年后山河仍在见证#‌】8月15日,我国

大皖新闻 2025-08-16 07:30:51

【#山河为证里的抗战细节太真实了#‌#80年后山河仍在见证#‌】8月15日,我国首部全景式展现14年抗战历程的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在全国院线登陆。

影片以“九一八”事变为切入点,讲述了东北沦陷、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凝练的叙事,将14年血火交织的民族记忆浓缩在104分钟。

今年暑期,《南京照相馆》《东极岛》《731》等一批抗战题材的电影已经或即将上映,从不同角度呈现这段沉重的历史。

观众一次次走进影院重温抗战历史,究竟在看什么?

看历史事实的真相。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然而,时至今日有人却打着“艺术讨论”“个人感想”的幌子,声称《南京照相馆》等电影是在进行“仇恨教育”。

诚如作家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中所写:“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记住这段历史,否则悲剧随时可能重演。”从这个意义上讲,抗战电影不仅是文化产品,还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将历史真相扎根于人心,让那些颠倒黑白的歪理邪说不攻自破。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一批纪录片如《抗日血战》《十九路军光荣史》初登银幕,它们“揭露日军暴行,歌颂军民反抗”,成为 “一寸胶片、一粒炮弹” 的精神武器,这种将影像作为历史见证的传统延续至今。

《山河为证》以山河为笺、岁月为墨,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不容忘却的过往。从东北密林到卢沟桥头,从淞沪会战到武汉空战,从潘家峪到刘老庄,不仅是难得一见的影像呈现,更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对英烈的深情缅怀。

影片选择在此时与观众见面,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当下,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力量。

看民族精神的觉醒。抗战电影触动人心之处,不仅在于深厚的家国情怀,更在于展现出普通人的觉醒。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山河为证》中,讲述了王家川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去参军,自称叫王家川。但工作人员不给登记,说王家川是英雄,已经牺牲了。这个青年人说:我哥王家川牺牲了,我就叫这个名字,我牺牲了,我弟弟还叫这个名字,我弟弟牺牲了,我们一村还有百十个青年都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已成为精神符号,见证普通中国人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的血性。

透过电影解说和画面,我们听到杨靖宇牺牲前那句“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诘问,看到八位抗联女战士挽臂涉入乌斯浑河时的勇敢,感受到赵一曼与儿子诀别时的不舍。这些“山河”在炮火中震颤,却如磐石般屹立。

光影闪耀,将教科书上千千万万抗日英雄,还原为一个个有面孔、有故事的鲜活个体。这些细节让观众明白:抗战胜利不是抽象的历史结论,而是无数普通人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纪录片的真实叙事,不仅是对抗日英雄的缅怀,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

看现实映照的警钟。优秀的抗战电影从不止于历史叙事,更在于对当下的映照。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此时此刻,抗战电影的现实意义愈发凸显。   

《山河为证》的“为证”二字,实为山河无声的誓言。影片深入挖掘真实影像与史料,依托党史、军史、抗战史等领域权威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确保全片内容经得起严谨考证。

摄影家李君放对抗战老兵的采访拍摄,更是一场捍卫历史真相的接力。片中,一位90多岁的老兵一定要在战友的墓地里拍照,因为当年230人出征,幸存者寥寥。

借助影视作品“穿越”古今,不仅是将历史铭记于心,也是对当下思想的叩问;不仅是在光影中凝视先辈,也让我们时刻警醒、自立自强。

总导演于鹏说:“城市会变化,大山大河却不会变。山河是沉默的见证者,80年前它们目睹烽火连天,80年后它们守护历史记忆。”

山河无言,光影有声。对抗战精神的传承,不仅为铭记“从哪里来”,更为明确“向何处去”。

在喧嚣纷繁的时代,唯有深刻凝视山河证词中的精神坐标,才能不迷失于轻浮的幻影,为前行之路点亮明灯。(安徽时评)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