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新规一年40多个不得显威力##文山会海瘦身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自2024年8月6日发布以来,已执行一年。
作为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若干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
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若干规定》要求,成效显著。基层干部和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诸多变化:“发文开会少了,抓落实时间多了”“督查检查考核少了,走访调研多了”“过度留痕少了,服务群众时间多了”“形式主义的牌子少了,群众满意度高了”“违规借调少了,赋能基层实了”。
《若干规定》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精准聚焦基层负担过重、形式主义顽疾的痛点,将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整治的靶向。
推动文件“瘦身”,向文风会风开刀。《若干规定》扭转“发文开会才算重视”的思维,明确文件与会议是工作载体而非目的本身,要求发短文、开短会、讲短话、求实效,目的是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落实、办实事上。
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减轻迎检负担。过去,迎检是基层干部的沉重负担,存在频率过高、指标繁杂、方式走马观花、过度注重接待等问题,并催生了过度留痕现象。《若干规定》对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作出明确规定。如今,“四不两直”方式运用增多,不必要的台账材料要求大幅减少,有效帮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沉到基层一线。
同时,明确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 “千分制”,避免考核体系设计繁琐、指标设置过分细化碎片化,切实将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放出来。
《若干规定》还为各级制定规章制度确立了求真务实的标准。
比如,除部署综合性工作外,地方和部门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部署专项工作或者具体任务的文件一般不超过4000字,省去空泛的无意义内容,聚焦“怎么干”,这既是硬性要求,也是工作指引。
又如,安排分组讨论的会议,会期原则上不超过1天半,其他会议一般安排半天以内。能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形式召开的会议,可不集中开会。直击会议冗长低效问题,为基层干部节省时间。
再如,明确“不得以调研名义行督查检查考核之实”,有效防范形式主义改头换面、隐形变异。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若干规定》具有刚性约束力。21条规定中,“不得” 表述出现40余次,每一条 “不得” 都是清晰划定的红线,警示党员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搞变通和打折扣。
《若干规定》落实紧盯“关键少数”,明确党委(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带头执行并抓好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应当带头落实。
对于落实不力、心存侥幸者,《若干规定》强化了监督问责机制,将《若干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巡视巡察、新闻舆论监督等的重要内容。对违反本规定的追责问责,对典型问题予以公开通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决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捆住手脚、消耗精力。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若干规定》,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坚持以上率下、强化问题整改、加强督促检查等措施,确保各项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当好《若干规定》的执行者、参与者、监督者和捍卫者,大力倡树实事求是、担当作为的新风正气,坚决铲除华而不实、虚妄浮躁的歪风邪气。如此,才能让基层减负、干部提效、群众受益。(安徽时评)
时光匆匆的小流年
贵在执行落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