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女飞行员刘晓莲在驾驶飞机爬升至700米时,突然被一架歼击机撞击,伴随一声巨响,机组人员全部昏迷,飞机失控急速下坠,就在这时刘晓莲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9月20日的清晨,张家口机场,33岁的刘晓莲像往常一样整理着墨绿色的飞行服,作为中国空军唯一的特级女飞行员,这样的转场任务她已经执行过无数次。 安-26运输机的螺旋桨在晨风中轻快转动,载着六名战友准备返航,上午时分,飞机平稳爬升,仪表盘上的指针规律跳动着,当高度表指向700米时,刘晓莲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 那个黑点以惊人的速度放大,几个心跳的间隙,就显露出歼击机的清晰轮廓,两架飞机像被看不见的力量牵引着,以每秒超过200米的速度迎头接近。 歼-6战斗机的飞行员显然也发现了危险,机翼急剧倾斜试图避让,但一切都太迟了,伴随着震天动地的金属撞击声,歼-6的左翼狠狠削进了安-26的机头罩,驾驶舱的玻璃瞬间爆裂,碎片四散飞溅。 这一撞击的冲击力无比巨大,机上七个人全部被震昏过去,仪表盘的指针疯狂乱转后彻底停摆,整架运输机像断了线的风筝开始急速坠落,与此同时,受创的歼-6翻滚着坠向远处的荒野。 那位年轻的战斗机飞行员本可以选择弹射逃生,但为了避开下方的村庄,他操控着燃烧的战机撞向了空旷地带,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担当。 强烈的腰椎疼痛让刘晓莲最先从昏迷中醒来,她感觉腰部像被人硬生生掰断了一样,嘴里满是血腥味,透过破碎的舷窗往外看,树梢的枝叶正擦着机腹飞速掠过,飞机距离地面已经不足百米。 求生的本能瞬间被激发,她扑向已经变形的操纵杆,金属杆子在巨大冲击下扭曲变形,几乎纹丝不动。 刘晓莲扯着嗓子大喊,试图唤醒昏迷的战友,副驾驶常继堂抹着满脸的血爬了起来,机械师蔡新成拖着受伤的腿往前爬,每个人都在剧烈的颠簸中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位置。 高度表显示着令人绝望的数字:400米,300米,200米,刘晓莲把整个身体都挂在操纵杆上,用尽全身力气向后拉,这架重伤的铁鸟在她的操控下发出痛苦的呻吟,机头开始缓缓抬起,就在机轮即将擦到树冠的瞬间,运输机奇迹般地重新拉起了高度。 此时的飞机已经是千疮百孔,破损的液压管道不断喷射着油雾,断裂的电缆线闪烁着危险的火花,机身随时可能在空中彻底解体,后来机组成员回忆说,当时甚至能闻到机身金属疲劳产生的焦糊气味。 机场跑道已经出现在视野中,跑道两侧整齐停放着正在待命的各型战机,刘晓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不在跑道降落。 她清楚地知道,现在的运输机就像一列失控的列车,如果冲向跑道,必然会撞毁停机坪上的其他飞机,造成更大的灾难。 唯一的生路是跑道旁边那片从未经过压实的草地,这个选择本身就充满了风险,降落速度高达每小时260公里的飞机,在松软不平的草地上着陆,随时可能翻滚解体。 更糟糕的是,机械师发现方向舵的连接杆已经卡死,按照常规的迫降程序,如此高速的前冲力完全可能折断飞行员的双腿。 面对这种情况,刘晓莲做出了一个违背所有飞行教条的动作,她突然横躺下来,双脚死命蹬住方向舵的踏板。 身后的战友们明白了她的意图,没有任何犹豫,副驾驶立刻压住她的膝盖,机械师用胸膛顶住操纵杆,这个看似疯狂的姿势,意味着着陆时的冲击力可能让刘晓莲的下肢彻底粉碎。 飞机触地的那一瞬间,巨大的冲击力传遍全身,机腹在草地上剧烈摩擦,刘晓莲的飞行靴底传来皮革撕裂的声音。最终飞机在距离跑道警戒线仅仅7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惊,机头被草地削掉了整整三分之一,挡风玻璃破碎得只剩下空荡荡的窗框。 副驾驶扛着脱臼的胳膊爬出驾驶舱,机械师的裤管被血浸得发硬,而躺倒在踏板上的刘晓莲,因为腰椎严重错位已经完全无法站立。 事后的调查报告令所有人后怕不已,专家检测发现,飞机的主承力梁出现了三处断裂,液压系统完全损毁,在鉴定书上,航空专家用红笔特别标注了一行字:"该机体状态最多只能维持飞行三分钟," 从撞机到安全着陆,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5分钟,在这5分钟里,刘晓莲不仅挽救了全机七个人的生命,还保住了价值千万的军用飞机。 这位梳着短发的女飞行员也因此成为中国空军历史上首位荣立一等功的女性,她当时穿的那双飞行靴至今还陈列在空军博物馆里,右脚鞋底那道深可见钢板的磨痕,成为了特级飞行员勋章最有力的注脚。 在和平年代的蓝天上,每一次飞行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考验,刘晓莲和她的机组用5分钟的生死搏斗告诉世人,当专业技能遇见责任担当,人类真的能够在绝境中创造奇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新闻网——中国传奇飞行女将军空中撞机事故中创造奇迹
歼轰-7绝对是大块头飞机老飞行员对于歼轰-7一般都称呼其为“轰炸机”,歼轰-7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