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信源:网易——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一家负债累累、刚刚大规模裁员、每日吞噬巨额现金流的百年巨头,当一笔能够扭转乾坤的投资摆在面前时,它却硬生生将其推开。这般举动,无论置于何种语境,都足以震惊全球商界。 2020年,英国航空发动机巨头罗尔斯·罗伊斯便上演了这样一幕“神操作”。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传承百年的贵族式傲慢,还是一场深思熟虑、关乎未来的战略豪赌?事实上,这背后隐藏着一场远比金钱更重要的无形战争。 疫情寒冬几乎冻结航空业,对罗尔斯·罗伊斯而言是“灭霸级”灾难。其商业模式特殊,卖发动机利润少,收益主要来自飞机飞行时按小时收取的维护费。 全球航班大面积停飞,这台“印钞机”被断电,2020年公司全年亏损54亿英镑。当时CEO沃伦·伊斯特焦头烂额,只能裁员。德比郡工厂里老工人抱工具箱抹泪,成了资本冷酷一面的注脚。 生死存亡之际,中国潜在投资意向成舆论焦点。但罗尔斯·罗伊斯回应强硬:“技术是命根子,给钱也不卖!”这并非意气用事,而是基于两条红线。 其一为技术壁垒,罗尔斯·罗伊斯掌握“三转子”发动机技术,他可以让飞机省15%的油耗,是其占据全球宽体客机发动机半壁江山的核心。他们认为接受中国资金,会滋养未来对手,当时中国正为C919和CR929项目寻求技术突破。 如果说技术是商业层面的护城河,那么地缘政治则是一道看不见的无形枷锁。当时中美贸易战正酣,罗尔斯·罗伊斯这家企业虽属民企,却也身不由己。 它的业务深深嵌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军事和航空体系,因此受到多重法律的限定。一旦接受中国投资,不仅可能激怒白宫,更有可能危及到大量订单,例如其深度参与的美国“六代机”项目。在这场地缘政治的棋局中,罗尔斯·罗伊斯的最终选择,几乎是注定的。 拒绝了中国的“救命钱”后,罗尔斯·罗伊斯踏上了一条在钢丝上跳舞的求生之路。 它一边迅速向西方靠拢,转身便与波音签下300台发动机的巨额订单,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美国主导的航空产业链中的地位;另一边,它又不得不在中国市场这个最大的客户面前,小心翼翼地玩起了精巧的“钢丝舞”。 毕竟,它深知完全与中国脱钩等于自断一臂——仅2024年,罗尔斯·罗伊斯预计就能从中国市场赚取12亿英镑。这种既要中国的钱,又死死守住技术大门的矛盾姿态,最终在一个关键节点上迎来了微妙的转折。 熬到2023年8月,此前“嘴硬”的罗尔斯·罗伊斯宣布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这并非技术松绑,而是战略妥协。该公司本质是“高端4S店”,就负责维修发动机,但核心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工艺参数被严格把控,中方仅能看和修,不能抄和造。 这场看似一方妥协的合作,实则是双方各取所需的“阳谋”。对罗尔斯·罗伊斯而言,其在不泄露核心机密的情况下,将中国市场高价值售后服务锁定,获稳定现金流,维系重要客户关系。 而对中国来说,此举意义深远。一方面,将顶级发动机维修本土化,节省巨额外汇与时间,保障国内航司机队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这是“曲线取经”,合资公司为中国培养了多名工程师。让中国的工程师们获得了丰富经验。 罗尔斯·罗伊斯的这场豪赌,短期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依靠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不断涌来的西方订单,公司在2023年奇迹般地扭亏为盈。然而,他们也很清楚这场赌局远未到开牌的时刻。 他一边高喊“中国是重要伙伴”,一边仍将技术看得比命还紧。但所有人都看见,东方巨龙的觉醒势不可挡,无论是珠海航展上亮相的AEF3500发动机,到计划2030年全面换装的国产CJ-1000A,中国发动机的轰鸣声正越来越近。 当中国能够自主制造同级别的大飞机“心脏”时,罗尔斯·罗伊斯今天赖以用服务换市场的筹码还剩下多少?这场围绕技术主权的世纪博弈,究竟是罗尔斯·罗伊斯凭着“贵族骨气”赢得了未来,还是因一时的政治考量,最终输掉了自己最大的市场?
[中国赞]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韫晓生
2025-08-15 17:17:21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