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精准砍了印度一刀,这是真要把印度往死里整? 关税重锤落下,毫不留情。此前美印关系就因贸易问题陷入僵局,这回特朗普在关税上直接翻倍,50%的税率像刀一样切进印度的出口动脉。 理由摆得很明白——印度继续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这让白宫抓住了把柄。 印度一边在国际舞台高调表态,一边在贸易谈判桌上节节后退。 关税冲击立刻传导到印度制造业和出口商,纺织、化工、IT硬件等行业订单锐减,卢比对美元汇率连着几天走低,股市也一度被吓得下挫。 新德里高层不得不频频与华盛顿沟通,但特朗普的语气比以往更硬,不给回旋余地。 对外贸易受阻,印度国内舆论压力骤增,反对派借机批评政府的外交策略失误,市场信心动荡。 印度感到刺痛,巴基斯坦那边却迎来一波不同寻常的信号。 8月,美国国务院突然宣布,将“俾路支军”(BLA)及其武装分支“马吉德旅”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 这一决定意味着所有与BLA有关的个人和机构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与其进行任何交易都可能触犯美国法律。 BLA在巴基斯坦西南部活动多年,长期对政府军、平民和外国人员发动袭击,其中中方人员和中资项目曾是重点目标。 这些袭击令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形势一度紧张,中方工程师、技术人员常年在高风险环境下工作。 巴基斯坦对美国这一步骤表示欢迎,军方与政府高层在社交媒体和新闻发布会上多次强调,这将为打击境内分裂武装提供国际法律和情报支持。 美方声明中没有提及中国,事实清楚——BLA资金链被掐住、境外活动空间被压缩,袭击行动的成本会迅速增加。 巴安全部门与中方的合作早已存在,美国这次行动无形中成了额外助力。 特朗普的外交算盘复杂。 对印度施压,是为了在贸易和地缘上双重牵制;对巴基斯坦释放善意,则可能是为平衡南亚局势,甚至为未来在阿富汗问题上与巴方合作铺路。 但这一“巴基斯坦红利”并不止于美巴之间,还顺带影响到中国在当地的利益。 中巴经济走廊投资规模庞大,从瓜达尔港到喀喇昆仑公路,数十个重大项目需要长期安全保障。 BLA的威胁一直是隐忧,现在美国将其打入FTO名单,相当于替中国扫清了一部分障碍。 这并非完全出于“帮忙”的善意,而是地缘利益交错的产物。 特朗普政府在南亚打牌,先压印度,再稳巴基斯坦,既能保持对南亚的战略影响,又能在国际能源布局上留一手。 巴方近期与美国的互动频繁,包括高级别安全对话、石油合作意向谈判等,都显示双方关系在回暖。 对中国来说,这种变化间接改善了中巴项目环境,减少了在安保上的额外支出和人员风险。 印度方面的压力则在持续发酵。 高关税冲击出口的同时,也让印度在国际谈判桌上的姿态被迫调整。 新德里开始重新评估与中俄的合作深度,尤其是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寻求更多支点。 这种外交走向变化,可能是特朗普并未明确计划,但却在南亚战略棋盘上产生的连锁反应。 美印关系降温,巴基斯坦获得战略加分,中国的区域投资意外受益,这三股力量在同一时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前南亚局势的一条暗线。 在南亚博弈的长局里,没有哪一步棋是单纯的。 特朗普在一周之内对印度和巴基斯坦接连出手,带来的不仅是双边关系的冷热交替,还影响了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格局。 这种变化表面上看似偶然,实则是多重利益冲突下的必然交汇。 印度的出口商在计算订单缩水的损失,巴基斯坦的安全部门在重新规划打击武装的路线图,中国的工程队在项目工地外可能多了一层心理安全感,而特朗普则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打着他那套以利益为核心的牌。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莫迪终于想通,美媒:中印马上公布好消息。当真是计划赶不上变
【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