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校长皱眉看着眼前学生:“怎么又来了,不是和你说了吗,不行!”不料,学生直接扑通一声跪下,吓得校长让人赶紧起来。 人穷志不短,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刘秀祥(后文用“阿祥”),用自己的坚持换来了无数个孩子的希望。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读书,读书能给自己带来些什么? 对很多人来说,这只不过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可对于贫困乡村的孩子们来讲,这句话可以打破他们心底的迷茫,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到底在哪! 阿祥四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不能接受丈夫的离开深受打击,精神出了问题。 家里的哥哥姐姐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了联系。 曾经幸福的一家五口,现在只剩下年幼的孩子和一个神志不清的母亲相依为命。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活家务活都得自己干,阿祥扛起家庭的重担,还得照顾生病的母亲。 村里的老师看着阿祥如此懂事,就带他进校园读书,还给他交学费。 阿祥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可是自己离开家的话,母亲怎么办,如今她的脑子不清醒,生活都成了难题,在思考后,他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上学。 只要有时间,他去就捡破烂维持生计,经常可以在路边看到一个小男孩背着一个大的编织袋,不论什么瓶子还是废报纸铁丝,只要能卖钱,他都不嫌弃。 周末的时候在别人的介绍下,找了一个工地的工作,小小的年纪扛起了大大的责任,吃苦受累,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 一个简陋的猪圈,成了苦命娘俩的落脚地。 学业紧张,加上生活的重负,就因几分之差,阿祥与报考的学校失之交臂。 就这样放弃吗?难道我注定没有什么出路吗? 心里难过的他,无数次质问自己,显然没有答案。 未来在哪里,他也不知道。 为什么不拼一把? 阿祥决定复读,回到学校,他请求校长再让他上学。但政策不允许,他没有办法,只能拒绝这个命苦的孩子。 阿祥坚持不懈,实在是想要学习,于是跪倒在校长面前。 再次回到校园的阿祥,比以往更加努力认真,他知道这次回归校园的不易,感谢校长和老师,他再次有了学习的机会。 终于,他考上了一所师范学院。 他没有把母亲丢在老家,毅然决定带着母亲去求学。 对他来说,求学之路太过漫长,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还要一边照顾自己的母亲。终于,顺利毕业。 在他工作之后,一直没忘记自己的来时路,他一直资助条件困苦的学生,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因为一个电话,他回到家乡。 乡村环境差,思想老旧,有些村民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不如尽早外出打工,还有的认为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读书完全就是浪费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他决定帮助和他一样,被命运束缚的孩子。 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接手高中。 每天都会遇见不同的事情,在教室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看见课桌上空空荡荡。 他很有耐心,挨家挨户去上门沟通,以自己为例,告诉大家,只有读书才有希望。 一次劝不动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靠着这份毅力,他所在的班级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孩子们也很争气,很多都考上了重点大学。 他用自己本就不高的工资资助那些和他一样,家里条件差的孩子。 “十年助学走乡村,帮助1800多位孩子重返校园”他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大美的篇章。 他是逆境中长大的玫瑰,把芬芳奉献给了最爱的祖国! 信息来源: 九派新闻《“千里背母上大学”刘秀祥回贵州教书十余年》 贵州广播电视台《12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如今刘秀祥成为1900多个孩子的“守梦人”》
老师:?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