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仲谋曾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美国、荷兰、日本、韩国与台湾牢牢控制

青橘小罐 2025-08-14 10:28:57

台积电创始人张仲谋曾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美国、荷兰、日本、韩国与台湾牢牢控制着半导体关键节点,中国若想反制,几乎没有机会!   张忠谋,这个名字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人物,更是一座“灯塔”,作为台积电的创始人,他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能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震动。   这不,2023年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又一番话掀起了风波,这一言论无疑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许多人听到这句话时,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么强硬的说法,究竟是不是事实?中国半导体产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张忠谋的言论,究竟是过于悲观,还是现实的警告?   张忠谋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美国在设计软件和专利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荷兰的ASML则掌控着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技术,尤其是极紫外光刻机,这台机器对于高端半导体制造至关重要。   日本在硅晶圆和光刻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韩国则在内存芯片和显示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   而台湾,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之一,几乎垄断了全球最先进工艺的生产,这样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合作与依赖。   这样的格局让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中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要想突破这一技术封锁,简直是“难上加难”。   比如,极紫外光刻机目前只掌握在荷兰ASML的手中,而美国则对这项技术实施了出口管制,没有了这些关键设备,国内半导体生产线几乎就会停摆。   所以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中国若想真正突破这一壁垒,恐怕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   张忠谋的这番话,无疑让人感受到一种“危机感”,他强调,中国虽然投资了大量资金发展半导体,但由于设备受限、技术壁垒高,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打破现有的全球半导体格局。   的确,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封锁”不时升级,而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努力却也在持续取得进展。   尤其是近几年,国产芯片的市占率不断提高,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国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不仅依赖国内市场的庞大需求,还受到了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的深刻影响,过去十年,中国为了应对外部压力,投入了超过1500亿美元发展半导体产业。   而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暂时处于“后发”状态,但许多中低端芯片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填补了国内产业链的空白。   让人不得不思考的是,台湾半导体产业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毫无疑问,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巨大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   不过,张忠谋的言论在此时却显得有些过于“自信”,因为现实情况是,尽管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却也是不容忽视的。   可以说,台积电的巨大市场份额,离不开大陆的支持与合作,张忠谋曾多次公开表示,台湾半导体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他显然忽略了台湾与大陆市场的紧密联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更多地是在“借力打力”。   历史上不乏通过“自力更生”突破技术封锁的例子,中国不止一次在多个领域被“卡脖子”,但每一次,反而促使中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回到半导体产业,中国的努力从未停歇,以中芯国际为例,它的先进制造工艺已经逐步接近全球先进水平,而华为海思也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即便面对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中国企业依旧能够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国产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0 阅读:59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