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美国法院发出严重警告,他说由于自己每天征收关税,“数千亿美元正涌入美国”,如果“激进的左翼法庭”裁定他的关税政策无效,那将会摧毁美国经济。 关税这玩意儿,看着是外国企业“出血”,实际上最后买单的可能还是美国自己人。 打个比方,你从国外买东西,关税是进口商交的,可进口商能心甘情愿掏这钱?大多时候他们会把成本加到商品价格上,最后不还是美国老百姓和企业自己掏腰包? 可商人又不是慈善家,这笔账最后铁定转嫁给消费者——说白了就是美国老百姓和企业自己掏腰包买单。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近闹得全球鸡飞狗跳。比如瑞士的黄金贸易,原本全球黄金走的是“三角模式”:大金条在伦敦和纽约之间运来运去。 中途在瑞士重新熔铸改规格。可现在呢?瑞士对美国的黄金出口几乎归零,精炼厂老板们吐槽说。 他们得把三个月前刚送到美国的金条原箱运回,开箱重铸后再发往伦敦,纯粹是瞎折腾。 有老板直接点破:“如果英美能用统一标准,这些金子根本不用绕道瑞士!” 这种无效循环的成本。 最终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到产业链末端,让金饰、手表甚至金融产品的价格水涨船高。 半导体行业更惨。特朗普放话要对台湾地区芯片征收最高100%关税,逼得台湾地区厂家要么亏本卖货。 要么涨价到比越南货还贵,直接失去市场竞争力。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说得直白:这是对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灭顶之灾”。 而美国科技企业同样遭殃,比如苹果手机如果全额转嫁关税成本,售价可能从1599美元飙到3800美元——最后还不是果粉们含泪掏钱? 特朗普总吹嘘关税给财政部塞满了钱,光今年前七个月就收了超1500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但这笔“横财”背后藏着雷:一旦法院裁定关税非法,美国政府得向企业退款,而海关系统可能陷入追溯数年缴税记录的“物流噩梦”。 更扎心的是,经济学家发现6月美国核心通胀率已达3.2%,低收入群体开始缩衣节食,专挑5美元以下的廉价餐食和小包装商品。 耶鲁大学研究数据更指出,关税让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多花4900美元,相当于白干一个月活。 老百姓也不傻,早开始未雨绸缪。关税政策落地前,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商销量暴增,美国人疯狂囤积从自行车到牙膏的一切日用品。 一位纽约市民无奈道:“我感觉熟悉的生活方式快终结了。” 这种恐慌性消费恰恰证明大众对关税的真实态度——嘴上可能沉默,钱包却很诚实。 国际上反弹更激烈。印度被加征25%石油关税后,怒斥美国“不公正、不理性”,扬言要反制农产品; 欧盟和日本在技术合作上对美国明显冷淡;连瑞士政客都提议把黄金“送回原产地”,免得替美国背黑锅。 更深远的问题是产业链空心化:台积电、三星在美国建厂后,上游设备仍依赖亚洲;汽车零件、基础药物等领域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商。 关税看似保护美国工厂,实则掐断了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特朗普把关税威胁当“王牌”吓唬法院,声称若政策被废,美国将重演1929年大萧条。 但现实是,关税引发的物价飙升、供应链混乱和国际围堵,才是真正拖累经济的隐患。 参考资料:美政府关税措施被叫停后,特朗普首次发长文回应! 2025-05-30 11:06·财联社
这个关税战打到最后,全世界会发现,这事是美中玩了全世界,折腾了半天,中美的关税就
【88评论】【20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