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会晤尚未开场,白宫突然打出新牌! 考虑邀请泽连斯基加入谈判,这场原定美俄闭门密谈,正因欧洲强力施压与乌克兰的强硬立场,被迫转向三方博弈。 白宫策略的戏剧性转变始于特朗普8月8日单方面宣布将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举行双边峰会,明确表示“普京无需先见泽连斯基”。 这一安排立即引发欧洲强烈反弹,24小时内,英法德等七国领导人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乌克兰的未来不能在其缺席的情况下决定”,并警告任何和平方案必须保护欧洲安全利益。 面对盟友集体施压,白宫次日改口称正考虑邀请泽连斯基,试图将双边会晤升级为三方模式,这种仓促调整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内在矛盾:既想通过与普京直接交易兑现“百日停火”的竞选承诺,又需安抚欧洲对“美俄私相授受”的焦虑。 匿名官员坦承三边形式“绝对可能”,甚至不排除泽连斯基与普京“分房参会”的折中方案。 俄罗斯原计划借阿拉斯加会晤实现三重目标:利用1867年沙俄出售该地的历史隐喻暗示领土交易可行性;要求美国承认乌东四州“特殊地位”及克里米亚主权归属“不容谈判”;推动乌克兰宪法确立中立国条款。 但欧洲的介入打乱了普京的节奏,七国声明不仅否定“以战促谈”逻辑,更强调“国际边界不可武力变更”,迫使他被动回应“不反对见泽连斯基”,却又坚持乌方需预先接受俄方条件,暴露战略被动性。 泽连斯基敏锐抓住欧洲支持窗口,通过视频讲话亮明三条底线:乌克兰宪法禁止割让领土;必须建立俄乌领导人直接对话机制;欧美需提供长期安全保障。 他同步展开外交攻势,24小时内与德法英意领导人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协调立场,成功将“欧洲参与”塑造成国际共识。更关键的是战场配合,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夺回部分村庄,虽未扭转战局,却为谈判增添了“军事筹码”。 其团队还主动曝光美乌“矿产资源协议”内幕,揭露美方索要5000亿美元“援助补偿”条款,塑造“抗美抗俄双重受害者”形象,削弱特朗普道德话语权。 欧洲此次罕见团结背后是三重危机感:若美俄跳过欧洲达成协议,三年来的4000亿欧元援助与难民收容努力将付诸东流;北约存在价值遭质疑;更深远的是“强权政治复活”对欧洲安全架构的冲击。 德国总理默茨直言“领土交换不切实际”,道出对雅尔塔体系回归的恐惧。七国声明中“志愿联盟”“继续对俄施压”等措辞,实为向美国宣示欧洲可自主提供军援,无需白宫越俎代庖。 三方博弈催生三种可能结局:最可能的是僵局(概率60%),因泽连斯基拒绝对领土与中立让步,普京难接受“停火再谈”,特朗普则面临国内鹰派指责“对俄软弱”,次之是美俄强行推进(概率30%),即施压乌克兰接受“冻结现控区+乌东自治”,但会引发乌民众抗议甚至政变风险。 最小概率是欧洲主导新框架(概率10%),借三方会谈推动“欧洲安全对话平台”,打破美俄二元垄断,但需克服内部分歧。 普京专机即将降落阿拉斯加时,白宫仍在为泽连斯基的座位安排举棋不定。这场外交博弈早已超越乌克兰停火本身,成为冷战后国际秩序重构的缩影。 美国试图以“大国交易”重划势力范围,欧洲奋力捍卫“规则秩序”,而乌克兰则在夹缝中争夺主体尊严。历史证明,任何忽视小国声音的强权妥协,终将为下一场冲突埋下伏笔。 信息来源: 特朗普与普京将在阿拉斯加会晤,美媒爆料:泽连斯基可能参会 环球网2025-08-09 13:52北京
特普会果然是“鸿门宴”!普京专机还没到美国,就被狠狠摆了一道8月15日,特朗普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