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了?2015年,二胎政策推出,权威专家翟振武教授掷地表示:“一旦开放二胎,未

星球拾光 2025-08-12 11:39:04

打脸了?2015年,二胎政策推出,权威专家翟振武教授掷地表示:“一旦开放二胎,未来四五年,中国每年将新增2000万新生儿,累计可达惊人的1.6亿。”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定格在954万,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里,藏着近十年人口生育的起伏与无奈。   谁能想到,九年前二胎政策刚放开时,人们还在期待一场汹涌的“婴儿潮”。   2015年,二胎政策的消息传开,不少家庭眼里闪着光。   专家说这是补偿性生育高峰,那些过去想生却不能生的家庭,终于能圆了多子多福的梦。   当时社会上一片乐观,觉得产房会排起长队,幼儿园得赶紧扩建,好像用不了多久,街头巷尾就会满是婴儿的笑声。   然而,现实却对专家的话啪啪打脸。   到了2018年,出生人口险些跌到1500万,之后更是一年比一年少,2024年甚至没有达到1000万。   这哪是高峰,分明是一路下坡。那些曾经热闹的母婴店,如今不少卷了闸门。   幼儿园招不到孩子,有的缩减班级,有的干脆关了门。   妇产医院的产科病房空了一半,医生们不得不转去其他科室。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大家不敢生了。   从在肚子里开始,产检、分娩就得花一大笔,要是选了私立医院,光产检套餐和无痛分娩就可能掏空小半年积蓄。   生下来之后的奶粉钱,尿不湿,衣服,玩具,每项的价钱都高的离谱。   商家说婴儿用品质量好,所以贵些,于是口袋里的钱就这样,全花在了孩子身上。   一线城市的私立幼儿园,一年学费能到十万,课外辅导班更是标配,钢琴班,英语班,奥数班,哪样都不便宜。   有人算过,把孩子养到18岁,平均得68万,在大城市得翻倍,要是再算上大学,结婚,买房,200万都打不住。   托儿所太少,双职工家庭只能请老人帮忙,或者咬牙请月嫂,又是一笔开销。   职场对怀孕女性的偏见也藏不住,有的公司招人,宁愿要已婚已育的女性,甚至只招男性,就怕未婚未育的突然怀孕影响工作。   女性想生个孩子,可能就得冒着丢工作,断前程的风险。   同样现在年轻人不再对生孩子有执念,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自由自在,不觉得必须生两个孩子才算完整。超过六成的人觉得,自我实现比传宗接代重要。   他们想旅行,想健身,想下班后窝在沙发上追剧,而生孩子意味着夜里睡不成觉,工资全花在奶粉尿布上,连喘口气的私人时间都没有。   有网友说得实在:“爸妈那代人觉得孩子是资产,将来能养老;我们觉得孩子是负债,养不起还拖累自己。” 专家们只看到政策放开,却没看到年轻人肩上的房贷车贷。   只算着数据模型,却没算过一个家庭每月要为孩子花多少钱,   只记得传统观念里的儿孙满堂,却忘了时代变了,年轻人想要的是不一样的生活。   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推演的数字,离普通人的柴米油盐太远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这样。   广东潮汕地区生育率一直不低,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113.3万,占了全国的一成多,这里面潮汕贡献不小。   当地人宗族观念重,觉得多生孩子才能延续家族香火,邻里之间也互相帮衬带孩子,加上不少人做家族生意,人多了能帮忙干活,生育意愿自然高些。   可就算这样,潮汕的年轻人也在变,受教育多了,更看重个人发展,养育成本高了,他们也开始犹豫,愿意多生的越来越少。   说到底,专家预测失败,根子在没看到生育背后的困境。   不是大家不想生,是生不起、养不起,更怕生了之后,自己和孩子都过得太辛苦。   想要提高生育率,要有各方面的保障。   比如多建些托儿所,让双职工父母能安心上班,给育儿家庭发些补贴,减轻点经济压力。   整治职场歧视,让女性不用担心生孩子影响工作,把教育成本降下来,别让辅导班掏空家长的钱包。   这些事情做好了,或许才能让大家敢生孩子,愿意生孩子。   现在国家已经有了些动作,比如婴儿三岁前每年能领3600块补贴,虽然不多,但也是个开始。只是这条路还很长,得一步一步走,才能慢慢解开生育的困局。

0 阅读:60

评论列表

用户48xxx56

用户48xxx56

2
2025-08-12 12:20

所谓的专家只是办公室里的专家,出门了啥都不是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