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造C919等客机?
为什么非得自己造?说白了,航空是高科技核心,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过去依赖进口,风险大,价格高,还容易被卡脖子。C919开发,就是要挑战波音737和空客A320双寡头,抓住中国巨大市场。国内航空需求旺盛,未来二十年需要几千架单通道客机。如果全靠买,钱都流到国外,还养不活本土产业。造自己的飞机,能带动就业,培养人才,拉动产业链。像新材料、发动机、电子系统,全是高端技术,辐射其他领域,推动制造业升级。这不光是经济账,更是战略需要,自力更生才能不受制于人。
回看历程,商用飞机路走得曲折。第一次尝试是1970年,启动代号708工程,目标110吨级远程客机,样子像波音707。用了十年,大部分零件国产,1980年首飞,还飞到北京和青藏高原。但1985年停了,原因是工艺质量有缺陷,只有一架原型机,资金不够继续。没灰心,两年后向国外六家公司提出合作。只有麦道同意,帮中国建供应商网络,按国际标准生产,建立跨区域管理。收获大,但1996年波音收购麦道,项目结束。
1999年,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研制,用国际供应链补关键件。从小到大,先支线后干线。2002年立项中国商飞C909支线客机,用了12年,克服强度测试和鸟撞实验难题。强度加载到87%断裂,团队反复算,修改设计过关。鸟撞用千只鸡实验,实验室到处羽毛血迹,才找准结构。现在中国商飞C909交付超百架,在西北航线跑得好,证明中国能造合格飞机。 商飞C909成功后,2008年启动C919干线客机。2015年总装下线,2017年首飞,2022年获适航证,同年首架交付东方航空。2023年投入商用,国航和南航也接收。C919性能不错,曲面风挡用新材料,操纵界面友好,有抬头显示,能穿云雾,舱内安静经济。到2025年,总交付22架,主要给三大航和商飞快线生产目标30架,但上半年只5架,受LEAP引擎供应影响。订单超千架,包括布鲁内伊文莱骐骥航空的15架。未来计划高高原版,扩大市场。 这条路像爬山,看不清前路,但一步步走,视野就开阔。中国商用飞机从Y-10到C919,积累技术,锻造能力。打破垄断,提升实力,产业链潜力大。航空市场广阔,C919运行效率会更好,服务全球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