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在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跟着陈寅恪修过三年隋唐史的课程。考试时,吴晗考完后将试卷呈上去,陈寅恪连看都没看,就在试卷上打了一个100分。不少同学问“为什么吴晗的卷子,您看都没看,就给他打了一百分呢?”陈寅恪回答:“吴晗的卷子还用看吗?” 吴晗未入北大的原因是他偏科严重,入学考试需要考文史、英文和数学三科,他的文史、英语均得了满分,数学考了零分。按北大规定,有一门零分不得录取。随后,他改投清华,得到同样成绩,但清华大学以文史成绩特别优异为由,破格录取。 吴晗进入清华时,家道败落。胡适在吴晗录取后没几天,就给清华代理校长翁文灏和教务长张子高写信:“此人家境甚贫,本想半工半读,但他在清华无熟人,恐难急切得一个工读机会。他若没有工作的机会,就不能入学了。我劝他决定入学,并许他代求两兄帮忙。此事倘蒙两兄大力相助,我真感激不尽。”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为什么在国民政府中很少提及黄兴和宋教仁?】其实宋教仁和孙中山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