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

炎左吖吖 2025-08-11 11:38:17

1880年5月,俾斯麦在晚餐享用了6个黄油鸡蛋,1条肥鳟鱼,半个猪头,3杯覆盆子果冻以及大量啤酒后,突然开始呕吐,说话也开始结巴起来。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自己可能中风了! 要说到俾斯麦,那胃口简直就是大得很,他一顿吃的抵得上我们十天半个月吃的! 光是食物的种类,已经涵盖各种顶尖食物。 1880年5月,在柏林首相府邸,德意志帝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刚结束一场国事会议,就又走向了餐厅,好像美食可以帮助他消化身上的负面情绪。 而晚饭早就已经由专人准备好了,六个裹满黄油的煮鸡蛋、一整条鳟鱼、半个烤猪头、三杯覆盆子果冻,以及数升冰镇啤酒。 他一入座,就开始享用他的“战利品”。 然而,当最后一口啤酒下肚时,一阵恶心袭来。 他弯下腰,开始痛苦的呕吐起来,紧接着,似乎是中风的症状,然而迅速倒地。 俾斯麦的食量,与他政治生涯的强硬程度一样,早已成为传奇。 这位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后代,童年时过着的并不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他八岁就被送入柏林严苛的普拉曼学院,在这里甚至时常不能吃饱饭。 饥饿感,似乎在他的记忆中形成了一种痛苦的回忆,这也似乎为他之后疯狂进食的习惯埋下了伏笔。 青年时期的俾斯麦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度过了放荡不羁的岁月。 酗酒、决斗、赌博样样都沾,而美食美酒的放纵成为他宣泄的方式。 这段经历也固化了他将疯狂进食成为解压的习惯。 当他结束浪荡,回到庄园,甚至步入政坛,食物对他的意义从未改变。 从河堤监督官到普鲁士驻法兰克福代表,再到驻俄、驻法大使,直至1862年被威廉一世国王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一步步攀上权力巅峰。 他主导了对丹麦、奥地利、法国的三场决定性战争,通过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最终在1871年于凡尔赛镜厅宣告德意志帝国诞生,他本人成为帝国首任宰相。 在这一路高升的路途中,压力也是随之而来的,但是他渐渐地找到了更好的办法就是吃更多的食物来缓解压力。 一顿典型的俾斯麦正餐,包括浓汤、鳗鱼、冷盘肉、对虾、龙虾、熏肉、生火腿、布丁等,分量之大,种类之繁,热量之高,令人咋舌。 鸡蛋是他的最爱,一顿吃十一个不在话下,而美酒他是顿顿都得喝个几斤! 由于长时间的暴饮暴食,导致他的体重一度飙升超过110公斤。 这种极端的饮食方式,逐渐开始了“副作用”。 正如他在政治上奉行“铁与血”,追求绝对目标而不惜代价,在餐桌上,他也追求极致的感官满足,无视身体发出的警告。 压力越大,食量越大。 1880年5月那顿晚餐的结果,便是长期透支的必然结果。 这次中风预兆,终于让这位不可一世的巨人不得不正视自身健康的脆弱。 1882年,他请来了医生恩斯特·施文宁格。 面对这位连皇帝都敢顶撞的强势病人,施文宁格卡出了一份严苛的“和平条约”。 早餐只能喝一杯加奶的茶和鸡蛋,午餐少量鱼肉或烤肉,下午和晚上各饮一小罐牛奶。 最具“俾斯麦特色”的治疗是医生用湿热布包裹他的身体以助眠,试图替代酒精的麻醉作用。 更有甚者,医生让他连续数月以鲱鱼为主食。 令人惊讶的是,俾斯麦最终为了保命,选择了妥协。 体重从巅峰时期的110多公斤减至83公斤左右。 减重后的他步履似乎轻快了些,心情也渐渐地好了起来。 然而,铁血的本性难移。 即便在健康计划下,俾斯麦的单餐分量仍远超常人。 一条鳟鱼、一盘烤牛肉、三杯果冻,足以喂饱一个普通家庭。 在重要的御前会议或内阁讨论中,他仍会旁若无人地抓起腌鲱鱼大快朵颐。 这既是他对医生“暴政”的微小反抗,也是他无法彻底摆脱旧习的证明。 食物,早就没那么容易从他的手中戒掉了。 1890年,因与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皇帝政见不合,在宫廷争执后,俾斯麦递交辞呈,收拾文件离开了权力中心。 他退隐至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骑马、阅读、评论时政,但健康已不可逆转地恶化。 1896年后,他不得不依赖轮椅,因为脚部坏疽的痛苦折磨着他。 1898年7月30日,83岁的俾斯麦在庄园卧室中去世。 俾斯麦的一生,是铁血与饕餮交织的史诗。 1880年那场中风预兆,是身体对其统治方式发出的最严厉警告。 尽管他晚年试图妥协,但根深蒂固的习惯如同他亲手缔造的帝国一样,难以彻底重塑。 最终,这位曾让欧洲颤抖的巨人,死在了过度饮食的习惯中。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索·恩上新 |《俾斯麦:欧洲风暴》)(第一财经——铁血首相俾斯麦的私人管家,唯一受颁铁十字勋章的犹太人)

0 阅读:0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