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支书胆子太大了!”河南驻马店,98后村支书带领村民五天五夜挖出2000米

姜海楠聊社会 2025-08-10 19:45:13

“这个村支书胆子太大了!”河南驻马店,98后村支书带领村民五天五夜挖出2000米沟渠抗旱,成功引水浇灌了3000亩地!网友:事实证明,基层干部真正为民着想,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2025年入夏后,河南多地持续干旱少雨,高温天气却接连不断。到了7月底,驻马店驿城区的一个村子,地里的庄稼已岌岌可危。

这里地质特殊,打井根本行不通。瞧那玉米叶子,卷得如同猫耳朵一般;花生地里的土,干裂得能塞进手指头。村民们心急如焚,围在一起唉声叹气。

有人算过一笔账,往年抽地下水浇地,一亩地得花20多块。可今年这行情,就算浇了地,能不能收回成本都很难说。

村里的支书是个98年出生的小伙子,姓刘。连着几天,他在村头村尾来回转悠,目光落在了那条废弃多年的老沟渠上。这条渠以前连着水库,虽说好几年没人打理,沟底积了不少淤泥,但整体框架还在。

他蹲在渠边,眉头紧锁,心里琢磨着:要是能把这渠疏通,水库的水就能顺着流进地里,不仅能救庄稼,成本肯定比抽地下水低得多。

没等向上级申请资金,他就先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开会。“等雨肯定没戏,靠别人也不现实,这渠咱自己挖!挖通了,秋收才有盼头。”他拍着胸脯,眼神坚定。

有人觉得2000米的渠,五天时间根本挖不完;还有人担心天太热,身体扛不住。但看着小刘信心满满的样子,大伙还是动了心。

第二天一早,挖掘机就轰隆隆地开进了地里。白天,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地面发烫,温度计指针直逼40℃。村民们戴着草帽,轮流上阵,挖泥的、运土的,忙得热火朝天。

到了晚上,蚊子像小轰炸机一样嗡嗡叫着往人身上扑,大家就架起灯继续干。小刘更是连轴转,三天没回过家,手上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他只是拿布一缠,又接着清淤。

村里70多岁的老党员拄着锄头来了,妇女们端着绿豆汤送到工地,年轻小伙子们也主动开着自家的小货车帮忙运石头。

挖到第三天,遇到了硬土层,挖掘机挖起来十分费劲,进度一下子慢了下来。有人提议歇口气,等天亮了再说。小刘站在沟边,嗓子都喊哑了:“咱累,地里的庄稼更累,等不起啊!”说完,他带头跳进没过膝盖的淤泥里,用铁锹一点点地凿。村民们被他感染,也都卯足了劲,跟着干了起来。

第五天凌晨,最后一段渠终于挖通了。水库的水“哗哗”地流进来,顺着沟渠欢快地往田里跑。干得发白的土地慢慢洇出了深色,原本卷着的玉米叶好像一下子舒展开来。

村民们站在田埂上,有人激动得直抹眼泪:“再晚个三五天,这一季的收成就全完了。”

后来有人算过,用渠里的水浇地,一亩地才花10块钱,比抽地下水省了一半还多。而且这水来得快,3000亩地没几天就都浇遍了。

这事传到网上,不少人夸这个年轻支书有担当。其实在河南,像他这样的村支书还有不少。有的村里能打井,支书就带着人白天黑夜守在钻井机旁;有的离河近,就组织人架水泵,轮着班抽水;有的四处奔波,找资源、筹物资,就为了能多浇几亩地。靠着这些办法,全省已经浇了1.32亿亩次地,旱情的影响总算没再扩大。

有人说,现在农业技术这么发达,还用挖渠这种“土办法”是不是太落后了。但其实,农村情况复杂,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用得上现代化设备。就像这个村子,打井不行,等外部支援又来不及,利用现成的老沟渠引水,反而是最实际的办法。

小刘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就是觉得,这地里的庄稼是全村人的指望,不能眼睁睁看着绝收。”他妻子去工地送饭,看到他满手的伤和熬红的眼睛,当场就哭了。但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说这不是作秀,是真的在为大伙干事。

如今再去村里,地里的玉米已经抽出新的绿穗,花生也扎下了果针。那条2000米的沟渠还在潺潺流水,不仅浇活了庄稼,也让村民们心里更踏实了。

其实,乡村要发展,缺的往往不是资源,而是像这样能扎根土地、敢想敢干的带头人。他们知道村民最需要什么,也懂得怎么用最实在的办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村支书,才能让土地里长出更多希望,带着村民把日子越过越好。

0 阅读:129
姜海楠聊社会

姜海楠聊社会

品社会百态,看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