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斡旋”亚阿停火:和平秀背后的地缘博弈 2025年8月8日,华盛顿白宫上演了一场“和平大戏”: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在特朗普见证下签署停火协议,承诺“永远停止战斗”,开放商业与外交,承认彼此边界。这场冲突的核心是纳卡地区(阿塞拜疆境内亚美尼亚族聚居地),自1988年苏联解体后爆发多次战争,2023年阿塞拜疆武力夺回纳卡,导致12万亚美尼亚族人流离失所。 导火索:特朗普为冲击诺贝尔和平奖,亲自推动亚阿停火,并解除对阿塞拜疆的防务合作限制。阿利耶夫当场喊话“特朗普该拿诺贝尔奖”,帕希尼扬附和,而特朗普则宣称“关系不好就找我解决”,俨然一副“和平救世主”姿态。赞格祖尔走廊(TRIPP走廊):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交由美国公司开发运营99年,命名为“特朗普国际和平繁荣之路”。美军可借“保护商业通道”常驻,直接威胁俄南翼安全。 架空俄罗斯:协议要求不在边界部署第三国军队,亚美尼亚此前已要求俄军48小时内撤离,彻底取代俄罗斯在高加索的调停角色。 伊朗被“卡脖子”:TRIPP走廊紧邻伊朗北部,距德黑兰仅500公里,切断伊朗与高加索的传统陆路联系,仅剩土耳其通道,战略主动权丧失。 各方反应: 俄罗斯:痛斥协议“背叛亚阿人民”,专家称其威胁俄南翼安全。 伊朗:最高领袖顾问韦拉亚提警告“走廊是北约渗透通道”,外交部点名美国“别在伊朗边境搞事”,否则必反击。 美国:特朗普团队得意宣称“握手照片传遍世界,挪威评委就得考虑诺贝尔奖”,白宫匿名官员更透露“仪式环节都是特朗普亲自设计”。 争议与观点:和平秀还是地缘陷阱? 观点一:特朗普的“诺贝尔野心” 批评者认为,特朗普将停火协议当作冲击诺奖的工具,甚至亲自设计握手仪式、标语口号,把地缘政治问题简化为“个人表演”。其解除对阿防务限制、命名走廊等操作,更像为竞选造势。 观点二:俄伊的“安全焦虑”合理吗? 支持者指出,TRIPP走廊确实威胁俄伊安全:俄罗斯失去高加索调停权,南翼暴露于美军;伊朗被切断陆路联系,后院可能变美国地盘。但反对者认为,俄伊过度反应,走廊本质是经济合作项目,军事威胁被夸大。 观点三:亚阿的“和平能持久吗?” 亚美尼亚民众担忧协议牺牲本国利益(如让美企开发走廊),阿塞拜疆则庆幸夺回纳卡后获得国际认可。但历史经验显示,亚阿停火协议多次撕毁,此次能否打破“火药桶”魔咒仍是未知数。 深度剖析:高加索从战场到棋局的残酷现实 军事战略层面:TRIPP走廊是典型的“经济+军事”双重布局。美企开发名义下,美军可常驻高加索,填补俄罗斯撤军后的权力真空,同时压制伊朗北扩。俄伊若反击,可能引发更大冲突;若妥协,则地缘影响力进一步衰退。 国际关系层面:特朗普的操作暴露美国“离岸制衡”策略——通过经济合作渗透传统势力范围(如俄后院、伊边境),用最小成本扩大影响力。而俄罗斯的“被替代”和伊朗的“被卡脖子”,则反映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性。 个人见解:特朗普的“和平秀”看似荒诞,实则精准抓住亚阿疲惫于战争的心理,同时利用俄伊的内部矛盾(如俄罗斯与亚美尼亚军事同盟松动、伊朗受美国制裁自顾不暇)推进布局。但这种“以经济合作绑架安全”的模式,可能埋下长期隐患——亚阿若发现利益受损,或再次反水;俄伊若联合反击,美军可能陷入泥潭。 结论:和平表象下,扳机已扣响 亚阿停火协议看似为高加索带来和平曙光,实则是大国博弈的新战场。特朗普的“诺贝尔野心”、俄罗斯的“安全焦虑”、伊朗的“后院危机”,共同编织出一张复杂的利益网。 未来展望:若美国继续推进TRIPP走廊,俄伊可能加速军事合作对抗;若亚阿发现协议损害主权,停火或再次破裂。高加索的和平,终究取决于大国能否在竞争中找到平衡点,而非一纸协议或一场“和平秀”。 为你推荐
特朗普“斡旋”亚阿停火:和平秀背后的地缘博弈 2025年8月8日,华盛顿白宫上演
行走无界者
2025-08-10 18:38:09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