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非常气愤!德媒表示,中国以“牺牲”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建立了稀土的垄断地位,中国开采出来的稀土,已经不仅仅只是某种原料,更是地缘政治的弹药。 8月8日,德国《南德意志报》刊文声称,对环保和民众健康的“漠视”是中国的竞争优势。稀土其实并不稀有,但稀土元素的开采和分离却极为复杂,并会严重污染环境。 先说说稀土这东西。名字带个 “稀” 字,其实它在地壳里不算特别少见,比黄金、白银多得多。但它难就难在开采和分离。稀土里有 17 种元素,性质长得太像了,要把它们一个个分开,跟在一堆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里认人似的,特别费劲。而且要是技术跟不上,开采的时候确实容易污染环境,比如重金属跑到土里、水里,那后果可想而知。 但要说中国 “不管环保”,那可就真冤枉了。这些年咱们在稀土开采的环保技术上,下的功夫可不小。就说广州一个研究所搞出来的 “电驱开采技术”,这玩意儿厉害得很。以前采稀土,1 吨稀土能出 2000 吨有毒废料,想想都吓人。 现在用了这新技术,能把稀土的采收率提高 95% 以上,用的那些可能造成污染的 “浸取剂” 少了 80%,氨氮这种污染物的排放更是直接降了 95%。 江西赣州以前有不少稀土矿,开采完了之后,地上一片白花花的,跟荒漠似的,土壤酸得能掉牙。现在呢?用了新技术,那些 “白荒漠” 慢慢变回绿山坡了。卫星拍的照片都能看出来,土壤的酸碱度一点点往回升,这可不是 “不管环境” 能做到的。 有意思的是,德国媒体说这话的时候,好像忘了别人是怎么做的。美国以前是稀土老大,他们有个叫芒廷帕斯的矿,当年开采的时候,放射性废料就随便堆在露天,周边的地下水铀含量超标 35 倍,最后 2002 年实在撑不下去关了。 现在他们又把这矿开起来了,用的还是咱们早就淘汰的老办法,环保标准还没咱们现在的高。这时候怎么不见他们说自己不注重环保呢? 再看欧洲,他们每年要用全球 10% 的稀土,但自己几乎不加工。德国有个叫巴斯夫的大公司,想在自己家建个分离厂,结果因为解决不了废水问题,最后黄了。 他们总说自己环保标准高,但这标准一高,自己的产业搞不起来,就把污染环节放到别的国家,然后转过头来骂别人,这事儿办得可不太地道。 其实稀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像新能源汽车、芯片、军工设备,都离不了它,说是 “工业维生素” 都不为过。中国能在稀土这行站得住脚,不是靠牺牲环境,而是靠技术。这些年咱们把稀土产品的纯度从 99.9% 提到 99.999%,别人做不到,这才是真本事。 咱们 2021 年就出台了《稀土管理条例》,把 “绿色开发” 当成铁规矩,矿山必须有污染处理设施,尾矿利用率得达到 80% 以上。内蒙古包头的稀土园区,用尾矿渣做新型建材,盖保障房;四川凉山的矿,用新技术开采,地表植被覆盖率还能保持 90% 以上。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儿。 说白了,德国媒体这么说,可能还是因为稀土的价值,他们自己在这方面没优势,心里不踏实。但咱们得清楚,中国搞稀土,既要发展,也没忘了环保。那些说三道四的,不如好好学学怎么把技术搞上去,这比啥都强。
德媒非常气愤!德媒表示,中国以“牺牲”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建立了稀土的垄断
古今知夏
2025-08-09 23:14:14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