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美国高调通告全球,与巴基斯坦联手开发石油,巴铁:没告诉中国。“美国给我们枪,中国给我们路,枪会生锈,而路能致富。”枪为短期援助,路为长期援助,巴基斯坦参议员穆沙希德的一句话道出实质。 (信源:财经观察:美巴联手开采石油,能改变南亚能源格局吗?——环球网) 6月21日,巴基斯坦上演了一场让全世界观察家都感到困惑的奇特戏码。就在同一天,这个国家高调对外宣布,提名美国总统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以表彰其在化解印巴冲突中的“贡献”。 然而,就在这份“投名状”递交之时,巴基斯坦军方的最高实权人物,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却正身在北京,忙于验收一批将构成巴国未来空防核心的中国歼-35A隐身战斗机。 一边是对美国公开示好,另一边却是与中国的深度军事绑定。这究竟意味着传统“巴铁”关系出现了裂痕,还是大国棋局中正上演着一种前所未见的全新玩法? 要看懂这场棋局,首先得戳破那个最吸引眼球的“石油泡沫”。特朗普口中那份要在巴基斯坦开采“庞大石油储备”的协议,在行家眼里几乎就是个笑话。 首先巴基斯坦是个极度贫油的国家,它的石油储备量非常的少,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依据的,美国之前就已经在这里投资开发了,但是结果却是一滴油都没看到,反而是赔的血本无归。 因此,这份合作与其说是一笔商业交易,不如说是一场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收益的“地质豪赌”,一场演给世界看的政治秀。而巴基斯坦之所以要配合演出,甚至递上诺贝尔奖的“高帽”,也自有其精密的算盘。 当时印度总理莫迪对此毫不领情,明确表示印巴停火纯属双方谈判结果,与任何第三方无关。这恰好给了巴基斯坦一个机会,既可以借此离间美印关系,也可能在暗示特朗普:要想保住“和平缔造者”的人设,最好在对伊朗的政策上有所松动。 而这场政治秀的背后,却直击命脉。巴基斯坦的经济正面临崩溃。虽然他们有页岩油储量,却极度缺乏开采技术,这恰恰是美国的看家本领,却是中国的技术短板。于是美国不仅带来了技术,还提出了减低关税这些诱饵。 其实美国这么做就是为了在中巴经济之间埋下一个钉子,并试图拉拢印度,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主的能源圈子,以对抗中巴的铁杆关系。 面对美国“定点清除”,中国以“扎根生长”应对。多年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为当地创造超二十万就业岗位,所建电站发电量占巴基斯坦全国用电量三成。而其中国在瓜达尔港,不仅修建码头和仓库,还掌握51%运营权,智能管理系统源自中国技术,战略支点稳步推进。 军事上,印巴边境冲突时,中国提供军事后盾并积极斡旋缓和局势,巴基斯坦军方采购中国隐身战机。同时,中国还和多国建立“资源命运共同体”,在战略领域深度合作。这并非简单防守反击,而是打造稳固后方基地,增强自身实力让对手无从下手。 于是,我们看到巴基斯坦“购物车”策略。这并非选边站队,而是国家利益至上的“模块化采购”。巴基斯坦参议员穆沙希德的话“美国给我们枪,中国给我们修路。枪会生锈,而路才能致富”,表明巴国高层对中美“产品”本质有清醒认知。 回顾历史,美国曾多次援助用于反恐和战争,服务自身战略;中国则系统性帮助巴国修建公路、电站和地铁,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 所以,巴基斯坦购物车里有美国的“金融影响力”“地缘制衡牌”,也有中国的“基础设施”“工业安全牌”。政府与美国周旋争取短期经济利益和国际支持,安全问题则交给中国。这种大国夹缝中的平衡术,既是无奈,也是智慧体现。 归根结底,美巴石油协议最终需在俾路支那片荒漠接受现实检验。地缘政治胜负并非由一两份合同决定,而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终极较量。 美国的模式可能短期内诱人,但最终很有可能留下烂摊子。但中国的模式投入大、见效慢,却在为国家铺设奔向小康的道路和电缆。 当特朗普用“幽灵石油”制衡中国时,中巴经济走廊上的集装箱卡车已在切实改变国家面貌。一个国家会作何选择,答案已不言而喻。这场“钻井平台”与“高速公路”的较量,是否从一开始就预示了不同结局?
[中国赞]美国高调通告全球,与巴基斯坦联手开发石油,巴铁:没告诉中国。“美国给我
韫晓生
2025-08-08 18:16: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