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美国提出了俄方“可以接受”的提议 普京总统的助手尤里·乌沙科夫今天

观今言史啊 2025-08-08 15:21:51

克里姆林宫:美国提出了俄方“可以接受”的提议 普京总统的助手尤里·乌沙科夫今天在评论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唐纳德·特朗普的会晤时表示,在与美国总统特使史蒂夫·惠特科夫会谈期间。 俄罗斯收到了美方提出的对俄方来说“似乎完全可以接受”的提议。   这个看似突然的进展,实则嵌入了美俄长达数月的博弈脉络中。8月6日,维特科夫专程飞抵莫斯科,与普京闭门会谈三小时。   特朗普随后高调宣称取得“重大进展”,俄美领导人甚至计划下周直接会晤——地点可能选在中立国阿联酋。   耐人寻味的是,俄方口中的“可接受”方案并非全新创造。波兰媒体披露的核心条款显示。   美国提议以“冻结冲突”为逻辑主线:要求俄乌停火、默认俄占领土现状、解除对俄能源制裁、允许俄油气重返欧洲市场。   作为交换,美方仅承诺不限制对乌军援,且避谈北约东扩保证。这种设计本质上是用经济松绑换取战术停火。   却刻意回避了领土主权归属、乌克兰安全保障等根本矛盾。俄方迅速表态认可,恰说明方案与其阶段性目标高度契合——既缓解制裁压力,又保留未来行动空间。   然而“可以接受”不等于“全面落实”。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在释放积极信号的同时,不忘强调俄方核心立场“没有改变”。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揭露了博弈的本质:俄真正的战略目标远超停火,而是谋求重塑乌克兰的地缘地位。   包括阻挠其加入北约、限制军力发展、将其重新纳入俄势力范围。接受提议更像是一种战术迂回。   既可规避美国威胁的“8月8日二级制裁”,又能利用停火期重整军备。证据在于,就在维特科夫与普京会谈当日。   俄军仍向哈尔科夫等地发动无人机袭击,造成平民伤亡——边谈边打的模式丝毫未改。   乌克兰对此保持了清醒认知。泽连斯基一面呼吁“俄罗斯必须率先停火”,一面紧急串联欧洲领导人,强调任何和平进程都“必须有欧洲参与”。   乌方的担忧直指方案软肋:所谓“冻结领土”实为变相承认俄占领土,而缺乏欧洲背书的安全承诺更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更深远的风险在于,若按此方案停火,俄既能逐步恢复能源经济命脉,又可随时以乌方“违约”为由重启战事,届时乌军恐难抵挡休整后的俄军攻势。   国际社会的反应进一步凸显了局势的复杂性。波兰、德国等曾强硬反俄的国家,近期态度出现微妙松动。   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罕见提到“俄罗斯几个世纪来都是欧盟能源来源”,暗示妥协可能;而英国却宣布启动“50天对乌军援行动”,与美国制裁倒计时暗中呼应。   这种分化恰恰被俄巧妙利用——俄驻北约代表早已点明,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无力独自承担援乌重负”,暗示西方阵营难以持久团结。   值得玩味的是,美俄互动始终缠绕着另一条暗线:军控博弈。   就在维特科夫访俄前夕,俄罗斯刚宣布解除陆基中程导弹部署限制,矛头直指美国在欧亚的“堤丰”导弹系统。   普京此时抛出“榛树”高超音速导弹量产消息,无异于向美传递信号:俄手握足以突破任何防空网的王牌。   这种“谈判桌下亮武器”的策略,既为乌克兰议题增加筹码,也为后续战略谈判铺路。   纵观全局,所谓“可以接受”的提议更像精密设计的战术棋步。对美国而言,这是规避长期消耗的体面出口;   对俄罗斯而言,这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缓兵之计;而对乌克兰和欧洲,却可能埋下更深隐患。   参考资料:俄乌“空中停火”要来了? 2025-08-08 02:06·上观新闻

0 阅读:0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