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坐车的时候有一个“癖好”,那就是不喜欢坐别人的车,但喜欢别人坐他的车...... 在上世纪30年代末的延安,毛泽东还没配专属车辆。那时候,海外华侨陈嘉庚送来两辆美国福特轿车,大家讨论怎么分用,大部分人觉得该给他一辆方便工作。他听说后马上否决,坚持要先顾军事和老人家需求。一辆给了朱德指挥抗日,另一辆让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几位年长同志共用。这事显示出他一贯的作风,不搞个人特殊,资源优先集体。 1949年春天,中共中央从河北西柏坡北上北平,毛泽东坐的是缴获国民党军的美式吉普。那车简陋极了,没门没刷,空间窄小,坐着颠簸。但对当时的人,这已算稀罕物。他用这吉普在西苑机场阅兵,照片传到苏联,斯大林一看就批示送来一批高级车,包括吉斯110和115型。建国后,主要领导人用上苏联吉斯防弹车。毛泽东的吉斯115黑漆漆的,长6米宽2米,裹8毫米钢板,底盘防爆,车厢有隔板保私密。这车成了他常用座驾,标志着从简易工具到防护装备的转变。 吉斯115内部稳固,挡弹片保安全。毛泽东首次用时,就认可其可靠性。这批苏联车援助,帮中国高层提升了出行条件。从延安到北平,他的用车经历反映出革命历程的艰辛和国际支持的帮助。整个过程强调资源分配的公平,避免个人化,确保团队协作。 毛泽东乘车偏好明显,他总不坐他人车,却乐见同志们与他同乘。周恩来、陈毅、贺龙等知情,常主动加入。吉斯115虽大,但多人时超员运行。一次,赫鲁晓夫访华听说这事,同意与刘少奇、周恩来及随员7人共乘,去人民大会堂宴会。这体现了他的开放态度,车内挤满人成常态。 50年代,中央每周三六办舞会或演出,毛泽东常在结束后招呼大家上车送回家。若人少,他拉警卫补充。周恩来等人有机会就挤他的车,显示出领导间的默契。1959年国庆,赫鲁晓夫一行同乘,车子超载前行。这习惯不只个人事,还促进了团队交流。 夏天北京热,吉斯115没空调,窗户为安全不开。只在前排放冰盆降温,毛泽东认可这土法。巡视途中,冰块融化提供凉意。大家适应这种简易方式,继续工作讨论。这癖好让车子成移动会议室,拉近距离。 途中遇同志,他停车邀请加入,车门开关频繁,超员常见。中央活动后,他招呼工作人员补充人数,车内热闹。赫鲁晓夫事件后,这习惯更广为人知,体现了平等理念,避免孤立。 1966年,中国产首批20辆红旗轿车出厂,逐步换掉苏联车。红旗融民族风,前格栅扇形,后灯宫灯,发动机盖三旗飘扬。内饰漆木织锦,车身长黑稳重。多数时候,毛泽东改用红旗,行驶平稳可靠。 红旗CA772加长,增座便接待,装甲防弹,窗户厚实,轮胎补漏。出访时,车队前行稳当。这车代表国产进步,从进口依赖到自给自足,体现了工业发展。 虽红旗普及,吉斯115安全仍关键。1971年9月,南下巡视察觉异常,回京丰台站,他用吉斯115到万寿路住所。车子夜行平稳,一路平安。这次用老车,确保了行程可靠,突出其防护价值。 从延安无车到建国后吉斯,再到红旗,中国领导用车史折射国家变迁。毛泽东的癖好不光是习惯,还体现了集体精神,避免特权,拉近同志关系。这在当时环境下,帮维持团队凝聚。 公务车制度逐步建起,按级别配车,如元帅用吉斯,上将灰吉姆,中将黑吉姆。少将伏尔加,地师华沙。后来红旗下放省军,上海牌补副部空白。这体系细致,体现职务待遇。 上海牌轿车从1958年起产,成机关主力,销量大。60-70年代,坐上海车是荣耀,民间段子调侃基层用拖拉机、卡车、吉普,到地委上海牌。这反映出汽车稀缺,象征地位。 改革开放前,私车禁区,轿车按级配给。千人保有量低,如今北京超500万私车,轿车脱离行政挂钩。这变化巨大,从稀缺到普及,体现了社会进步。 毛泽东用车故事,还连着国际交往。斯大林赠车,赫鲁晓夫同乘,显示中苏关系。一汽试制东风,毛泽东试坐认可。红旗参照克莱斯勒,自行设计,获国际赞“中国劳斯莱斯”。 朱德用奔驰280S,彭德怀嘎斯69吉普,陈毅捐奔驰做样车。周恩来捐雷诺,朱德捐斯柯达。这捐车举动,体现领导推动国产,支持工业。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