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想办,不愿意办,但世界各国都盼着奥运会在中国举办。 特别是国际奥委会,这11月奥委会新任主席考文垂来中国,难道是看我们的全运会?明摆着就是怂恿咱们国家再次举办奥运会。 毕竟北京刚在2008年和2022年分别办完夏奥会和冬奥会,成了全球首个双奥之城,按理说该歇歇了,但国际奥委会似乎还没打算放过我们,不过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不是不能办,而是不想办。 这背后藏着大国的清醒,办奥运就像请客吃饭,表面风光无限,背后要操心的事太多,场馆赛后利用率、城市交通压力、环境治理成本,这些隐性支出才是真正的无底洞,比如鸟巢虽然每年能靠门票和活动赚2.5亿元,但维护成本也不低,更别说那些偏远场馆的闲置问题了。 反观印度,简直是申办奥运会的执念狂魔,莫迪政府铁了心要拿下2036年主办权,甚至把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达巴德定为候选城市,但现实却像一盆冷水,这个号称印度第六大城市的地方,基础设施连基本的国际赛事标准都达不到。 2010年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的惨状还历历在目——运动员村不宜人居、场馆建设事故频发,直接让印度在国际上丢尽脸面,如今艾哈迈达巴德的酒店数量仅为奥运会需求的五分之一,交通系统更是常年拥堵,连板球世界杯开幕式都坐不满观众。 更尴尬的是,印度在巴黎奥运会上派出117名运动员,最终只拿到1银5铜,在奖牌榜上排名第71,这样的体育实力拿什么说服国际奥委会? 印度的奥运梦其实是一场政治豪赌,莫迪政府想通过奥运会提升国际地位,就像当年中国用2008年奥运会展示崛起一样,但问题在于,中国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做支撑,而印度连基本的行政效率都让人堪忧。 这场申办战的背后,折射出两国截然不同的发展逻辑,中国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早已过了靠国际赛事刷存在感的阶段,从脱贫攻坚到科技创新,从碳中和目标到乡村振兴,国内需要投入的领域太多,没必要再为一场运动会砸钱。 而印度正处于“大国焦虑期”,试图用奥运会证明自己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却忘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国际奥委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近年来全球申办奥运会的国家越来越少,2036年的候选城市虽然有十几个,但真正有实力的屈指可数,如果中国再次申办,既能保证赛事质量,又能吸引全球目光,这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国际奥委会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但中国显然不吃这一套,我们已经证明过自己,现在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 至于印度,或许该学学邻居的务实,与其砸钱申办奥运会,不如先把贫民窟改造、基础教育、医疗保障这些民生问题解决好,毕竟一个连公民基本权利都保障不了的国家,就算办了奥运会,也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 总的来说,中国的拒绝是成熟大国的理性选择,印度的执念则是新兴国家的成长烦恼,这场申办战的结果,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国际形象,更将影响奥运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
世界聚焦点
2025-08-08 12:01: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