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后悔了吧!”山西长治,一小区物业因为70%以上的业主不交物业费,导致入不敷

烟雨评社 2025-08-07 18:14:09

“这下后悔了吧!”山西长治,一小区物业因为70%以上的业主不交物业费,导致入不敷出,只能停运电梯,业主认为这是在变相逼他们交物业费,因而闹到了物业,网友:这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一个上班族从二十楼狂奔下来,在山西长治一栋高层住宅的楼梯间里,扶着膝盖大口喘着粗气。小区楼下的垃圾桶都已不堪重负,腐烂的食物和废弃物堆积如山,在夏日的热浪中散发着酸臭。风一吹,塑料袋和废纸漫天飞舞。 事情是这样的,在长治那个小区,九十多户人家,竟有超过六十户没交物业费。物业公司资金链应声断裂,连电梯维保的钱都付不起了,电梯公司只好无奈拉闸。 远在四川广安的小区更是典型,即便物业费低至每平米八毛钱一个月,缴费率依然不到四成。长期亏本运营的物业公司在合同到期后,索性彻底撤场,给居民留下了一个电梯停摆、垃圾围城的烂摊子。 资金断裂只是表象,背后是业主与物业之间早已累积的怨气。从业主们的角度看,拒缴的理由个个都“站得住脚”。有人抱怨服务差,楼道常年没人扫,家里管道漏水报修半天也没个响动。 有人则怀疑小区停车、广告这些公共收益的去向,觉得物业账目不透明。更多的人则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看见邻居不交,自己也就心安理得地跟着拖欠。在他们看来,逻辑很简单:服务配不上收费,凭什么要交钱? 可是,物业一方也有一肚子苦水。就拿广安的小区来说,本就微薄的收费,再碰上超过六成的人不交,账上根本没钱去维持像样的服务。发不出保洁和维修师傅的工资,服务质量自然就往下掉;而服务越差,业主就越是不满,掏钱的意愿也就越低。 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最终把双方都拖进了泥潭。结局要么是像长治那样,服务被迫中断;要么是像广安那样,物业直接不干了。 当矛盾激化到临界点,一个极具争议的“解决方案”在长治应运而生。物业东拼西凑借来一笔钱,重启了部分电梯,但推出了“刷卡乘梯”制度。只有交了钱的业主才能领到电梯卡,一键回家。 那些没交钱的住户,哪怕住在二十层,也只能日复一日地爬楼梯。这一招,像一把锋利的刀,瞬间将小区这个共同体切割成了两个阵营:付费的,和未付费的。 网络舆论也随之分裂。有人力挺物业,认为这很公平,“交钱的和不交钱的如果待遇一样,那以后谁还交钱?”但更多人觉得,物业这无异于“绑架”,手段太过粗暴,而且电梯数量减少,交了钱的业主其实也跟着受罪。 就在大家激烈争论公不公平时,一个更致命的、悬在所有人头顶的风险却被忽略了,安全。电梯是特种设备,必须定期维保和强制年检,钱收不上来,所谓的维保就成了一句空话。 当电梯“带病运行”,那扇随时可能卡住甚至坠落的轿厢门,对楼里所有的居民,无论交钱与否,都构成了无差别的致命威胁。 幸运的是,在局面彻底失控前,外力介入带来了转机。在广安,当地街道办及时协调,在物业撤场后设法恢复了电梯运行,优先保障已缴费业主的正常使用,稳住了基本秩序。这些努力,虽是“托底”,却为问题的最终解决留出了空间。 想从根本上打破僵局,重建信任是唯一的出路。对物业而言,必须把每一分钱的去向都摊在阳光下,将物业费收支、公共收益明细、电梯维保和垃圾清运等开销清清楚楚地公示出来,主动和业主沟通,把被动管理变成主动服务。 而对业主来说,也需要重建一种“共同体”的责任感。大家得明白,享受整洁的环境和便捷的电梯,背后是需要所有人共同承担的成本。 对服务不满意,完全可以通过业委会、社区甚至法律途径去沟通和维权,而不是用拒缴这种看似解气、实则损害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业主利益的方式去对抗。 说到底,小区是所有人的家,物业和业主本就是唇亡齿寒。当规则被漠视,信任被消耗,任何一方的“胜利”都毫无意义。 最终只会拖垮整个社区的生活品质,让每个人都失去安全感,唯有双方都回归契约精神,在透明、沟通和理性的轨道上相向而行,家园才能恢复它应有的安宁。 信源:《因65户业主欠物业费将停运电梯,已欠电梯维保费数月,物业回应》荔枝新闻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