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是真的打算跟美国硬碰硬了,150万港口费想卡中国脖子?反制裁法出鞘,老

波览历史 2025-08-07 10:16:29

中国这次是真的打算跟美国硬碰硬了,150 万港口费想卡中国脖子?反制裁法出鞘,老美在华资产要悬了   原本以为多收咱们150万美元港口费就能让中国船绕道走,结果等来的不是妥协,而是中国正式亮出《反外国制裁法》的利刃。   美国要是敢搞不合理制裁,咱们直接冻结在华资产,这招釜底抽薪,就问华盛顿敢不敢接招?   这场博弈的导火索是2025年4月美国宣布的新政策,对中国建造和运营的船舶征收港口费,分两阶段实施,最高每航次150万美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是收点钱那么简单,分明是想通过抬高成本,把中国从全球物流链的核心位置挤出去。可华盛顿显然没算到,中国这次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三个月后,国务院就公布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把“查封、扣押、冻结在华资产”这些反制手段一条条写进了可操作的细则里,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被动应付的状态。   其实美国搞制裁这套把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2025年3月还拿芬太尼说事,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但这次中国的回应明显不一样,不光是对等加征关税,还把特科姆公司等10家企业列进了不受欢迎的名单,更借着新出台的法律细则,第一次对美国企业动了真格的资产冻结。   这可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更像是从战术防御转向了战略进攻,用制度层面的手段来破局。   就像2024年12月那回,美国又对台军售,中国直接把波音子公司英斯图等七家军工企业拉进反制清单,上海自贸区里那些属于他们的、价值2.3亿美元的研发设备说封就封了。   这种打蛇打七寸的精准打法,跟美国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当幌子乱制裁的做法,简直是鲜明对比。   再往深了看,美国收港口费的背后,藏着扶持自家造船业的心思,公告里明明白白写着,要是船东买美国造的船就能免掉这笔费用。   但中国的反制更快更准,2025年1月,商务部就把通用动力公司等28家美国企业放进了出口管制名单,不让他们拿到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   这一下可戳到了美国的痛处,要知道五角大楼70%的精确制导武器,都得靠中国的稀土提纯技术才行。   而且这影响还不止在实业领域,金融方面的反制更让国际资本捏了把汗。按照新的法律细则,谁要是帮着美国搞制裁,中国就能对那些第三方金融机构动手。   2025年5月就有一家欧洲银行栽了跟头,因为参与封锁中国科技企业的资金,被暂停了在上海自贸区的债券承销资格,一下子就少赚了1.2亿欧元的佣金,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教训。   中国这一系列反制动作,正在悄悄改变国际博弈的规则。   2025年7月,乌克兰跟着欧盟对5家中国企业搞制裁,中国马上就暂停了他们28.7%的玉米进口配额,结果敖德萨港堆着的45万吨玉米都快发霉了。   这事儿让国际社会看得明明白白,中国的反制不是一时冲动,全是精打细算后的战略选择。   就像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的,中国一直是在国际法框架内维护自己的利益,但绝不能容忍别的国家把自己的法律当圣旨,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   这种态度在东南亚很受欢迎,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在东盟峰会上就说,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给中小国家提供了个抵御单边主义的好例子,越南更是直接说要学着中国改自己的《反经济胁迫法》。   这说明中国不光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还在通过这种制度创新,推动建立一个更公平包容的国际秩序。   说到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实是两种治理逻辑的较量。美国想靠制裁大棒维持霸权,可在全球产业链盘根错节的今天,这种做法越来越行不通了。   当美国企业开始盘算在华资产的风险,当越来越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反制办法,咱们就能看出,一个新的时代可能正在到来。   这不是大国之间非要你死我活,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找到共赢的可能。   中国的这些反制措施,既是对单边主义的反击,也在告诉世界,全球化时代,想靠脱钩断链来遏制别人发展,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看看美国收港口费导致盟友企业股价大跌,再看看中国的法律反制让国际资本重新掂量风险,就知道这场博弈的输赢,早就不是看几个经济数字那么简单了,关键是谁能给世界指明一条更可持续的发展路。 信息来源:中国船只进港就收150万美元:美国这套拳法,结果砸了自己的脚·新浪财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全文公布·金羊网

0 阅读:294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