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邀请日军高官在家中吃饭,喝的正酣时,伙计喊了一声:“清炖鸡来咯!”,谁知郭绍绪脸色突变,掏出手枪直接将日军高官当场“爆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夏末,河南伊川县,一场貌似平常的家宴悄然展开,院子里张灯结彩,桌上酒菜丰盛,郭绍绪笑容满面,举杯劝酒,席间热闹非凡,几位日本军官满面红光,被这位“归顺者”的殷勤所打动,频频点头称赞。 气氛逐渐升温,觥筹交错之间,警惕早已被酒意冲淡,就在这看似和平的热闹中,一道看似寻常的喊声打破了所有表象。 厨房方向传来一声:“清炖鸡来咯!”郭绍绪神情一凛,手中动作一顿,紧接着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枪口直指宴席正中那位日军高级军官。 短促的枪响瞬间打破了宴席的安宁,中弹的日军头目应声倒地,其余官兵还未来得及反应,屋内早已安排妥当的人员从各处冲出,迅速开火,十几秒内,整个酒席化作战场,数名日军官兵无一幸免。 外院守卫闻声而动,欲冲进援助,却被早已布防的人员迎头压制,整场刺杀行动,从开始到结束,不过几分钟时间,却彻底颠覆了这场“庆功宴”的表面和平。 这场突袭行动的背后,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郭绍绪长时间布局的结果,这一切,要从他被视为“汉奸”的那段时间说起。 年少时的郭绍绪父母早亡,生活艰辛,却也因此锻炼出不屈的性格,少年从军后,他凭借过人的体能和机敏的头脑,很快在队伍中崭露头角,可因为同情地下抗日力量,郭绍绪逐渐引起原部队高层的警惕,最终被解除职务,返回家乡。 伊川县沦陷后,郭绍绪亲眼目睹日军对百姓的压迫,内心愤怒难抑,凭借过往军旅经验,他暗中组织了一支民间抗日队伍,四处奔走,展开抗击。 但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这支自卫组织显得势单力薄,正当抗战陷入困境之际,一封来自日军的“招安信”改变了局势,日方承诺只要其愿意归顺,便可委任为伊川县保安司令,并给予丰厚待遇。 郭绍绪见机可乘,当即应允,并带人前往日军驻地表示“投诚”,此举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民众指责他是数典忘宗的叛徒,昔日朋友也纷纷划清界限,面对指责,他选择沉默,甚至在家中亲人面前,也只留下一句模糊的提醒。 自此,他以“汉奸”身份在伊川频繁活动,带队配合日军搜捕抗日志士,甚至公开持枪巡视,日军逐渐放下戒心,对他委以重任。 而实际上,每次“围剿”行动中,郭绍绪总能“失误”地让目标逃脱,暗中保护了一批批百姓和同志。 时间一天天过去,郭绍绪深知,若不能一击重创敌人,自己苦心布局的一切都可能化为泡影,他开始策划一次行动,要将敌方高层一网打尽。 机会终于在8月到来。他以“答谢皇军栽培”为名,发出请帖,邀请多名日军高官赴家中赴宴,日军方面并未察觉异常,还特意加强了警戒,派兵将院落外围封锁,可他们不知道,宴席之中,甚至厨房与杂役,早已由郭绍绪安排妥当。 那道“清炖鸡来咯”的呼喊,正是刺杀开始的暗号,酒过三巡,菜已上全,敌人醉意上头,正是下手的最佳时机,第一枪命中后,郭绍绪的部下迅速补上火力,将屋内日军官员一一击毙。而 院外的增援部队,在遭遇埋伏后,混乱中被全部歼灭,此次行动迅猛、果断,战术安排滴水不漏,令敌人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反击。 随着枪声平息,郭绍绪率部迅速撤离,转移至我军根据地,路途中虽遭日军追击,但敌军高层被除、指挥混乱,反而使郭绍绪一行安全抵达。 事后,伊川县民众才惊觉这个被误解多时的“汉奸”,竟是一位身藏利刃的抗日义士,人们纷纷传颂那场宴席、那句暗号与那声枪响。 郭绍绪的行动不仅重创敌人,更极大地鼓舞了地方百姓的抗日斗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加入抵抗行列,抗战力量也由此壮大。
假如南京大屠杀,换成八路军去守南京,结果会如何假如只是猜想,不能当真。如果把当
【422评论】【1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