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老师火了!”重庆一退休老教授到贵州避暑时,发现一群山区孩子英语教学跟不上,

小张主张 2025-08-06 18:22:18

“这名老师火了!”重庆一退休老教授到贵州避暑时,发现一群山区孩子英语教学跟不上,于是将农家院改成“坝坝英语角”,坚持免费为孩子们辅导英语13年,面对采访,老教授说了这样一番话,让人听了为之动容,网友:这是老一辈军人的无私奉献的情怀!   “我觉得我被需要,感觉很爽!干一天算一天!” 重庆76岁的刘晓生教授面对采访语气坚定的说道。他每年雷打不动往这儿跑,不为游山玩水,就为把农家院的坝坝,变成山里娃够得着的“英语窗口”,这一坚持,就是13年。   故事得从13年前的夏天说起,当时刘教授第一次到遵义桐梓避暑,住在水井社区的农家院,有天晌午,他端着茶碗在院坝溜达,瞅见几个孩子蹲在墙角写作业,凑过去一瞧,英语作业本上红叉密密麻麻,读单词时口音拧巴得像“绕口令”。   一打听才知道,村里孩子每周就几节英语课,老师方言重,音标、发音全是“囫囵吞枣”。教了一辈子英语的刘教授心里“咯噔”一下:“我闲着也是闲着,咋就不能给娃们补补?”   第二天,他扛着院里的旧黑板,找村民借了钉子锤子,把黑板歪歪扭扭钉在土墙上,又跑到集市,用退休金买了彩色粉笔、卡通贴纸,搬来几个绿塑料凳、掉漆木桌,在坝坝里支棱起“临时课堂”。   头回上课怕孩子们不敢来,他还特意揣了把棒棒糖当“引子”,谁能想到,消息比山风传得还快,太阳还没落山,院坝里就挤了二十多个娃,大的背着帆布书包,小的拖着鼻涕,眼睛直勾勾盯着黑板,像看稀罕物件。   刘教授教得掏心掏肺:音标是地基,他把嘴张成圆圆的“O”型,让孩子们伸手摸喉咙感受振动;教日常对话时,学“Hello”就拍手,学“Thank you”就弯腰鞠躬,把枯燥的字母变得像做游戏。   有个姑娘,头回开口就结巴,刘教授蹲下来,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纠发音,后来这孩子成了英语角的“小班长”,都能领着低年级娃读课文了。   从那以后,每年夏天刘教授都像候鸟归巢。行李里塞的不是避暑凉席,而是英语单词卡片、小贴纸奖品,还有写得密密麻麻的备课笔记。   时间久了,大家才知道,刘教授退休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的英语教授,讲了大半辈子课,连教案都摞成小山。   退休后本可以好好休息,可他偏要往山里跑,用他的话说:“这些娃眼神里有光,我教的不是英语,是给他们开扇看世界的窗。”   有孩子考上城里的初中,特意回来看他,用英语讲校园里的趣事,他笑得皱纹里都泛着甜,比自己当年评上教授还开心。   如今,刘教授的“坝坝英语角”成了村里的“文化地标”。新来的支教老师跟着他学怎么把英语教得有趣,城里游客路过,也会凑过去听两嗓子。   有人问他打算教到啥时候,他坚定地说:“我能影响孩子,影响孩子们的家长,我就干一天算一天。”   生活里,总有这样的“刘教授”:在不起眼的角落,把自己活成别人的“光”。他们不要掌声,不要回报,就图一句“被需要”。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01

用户12xxx01

1
2025-08-06 18:56

博爱[点赞]

猜你喜欢

小张主张

小张主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