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首都外骂声震天!民众愤怒至极,马科斯一句不敢提中国,去了一趟美国后终于认清现实。 菲律宾首都外骂声震天的抗议浪潮已持续一周,马尼拉街头数千人高举反美标语,要求政府停止配合美国在南海的军事挑衅。总统马科斯在华盛顿与特朗普会谈后,回国至今未公开提及中国,这种沉默背后折射出菲律宾当前面临的地缘政治困局。 马科斯的美国之行堪称灾难性外交事故。他原本期望从特朗普政府获得关税优惠和军事支持,结果只换来美国商品关税从20%降至19%的象征性让步,却被迫对美国全面开放市场实行零关税。 菲律宾财政部测算显示,这份不平等条约将在未来五年让国库损失270亿至320亿比索,直接冲击占出口23%的农产品和制造业。更让马科斯难堪的是,特朗普当面表示"不反对菲律宾与中国交好",彻底打碎了他借美国撑腰在南海问题上施压中国的幻想。 国内反弹来得比预期更猛烈。马尼拉街头抗议者高举"洋葱价格翻两倍"的物价牌,直指6.4%的通胀率和12%的居民收入缩水。 美国农产品免税涌入导致本土工厂停工,失业率飙升,民众将经济困境归咎于马科斯外交失策。中期选举中,马科斯阵营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政治盟友纷纷倒戈,执政根基严重动摇。连军方都出现分裂,部分高层坚持在南海的军事活动,与总统的"低调"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最新民调显示,72%的菲律宾民众反对政府允许美军使用新增军事基地,较年初上升19个百分点。菲律宾大学海洋事务研究中心报告指出,美国承诺的4.8亿美元军事援助至今仅到位37%。 且主要用于购买美制装备而非民生项目。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直接导致民众对美信任度跌至近十年最低点。 南海资源开发成为矛盾焦点。菲律宾能源部数据显示,中菲此前共同开发的油气田年产值占菲GDP的1.8%,而美方主导的马拉帕亚气田项目因技术故障已停产七个月。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数据更具说服力:上半年菲律宾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23%,而同期对美出口下降11%。这种经济依存度的鲜明对比,让更多菲律宾人意识到挑衅中国需要付出的实际代价。 军事层面暴露的问题更为严峻。菲律宾前海军司令曾公开质疑,美军部署的堤丰导弹系统实际控制权完全掌握在美方手中,菲军操作员仅能执行基础维护。 更讽刺的是,这些射程超1000公里的导弹,理论上无法覆盖菲律宾主张的南海争议区域,却将中国东南沿海纳入打击范围。这种部署逻辑让不少菲军方人士怀疑,美国真正目的是将菲律宾变成战略炮灰。 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出现明显摇摆。虽然白宫声明仍强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南海,但美国务院近期删除了官网涉及"中国威胁"的17处表述。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已有三个月未在黄岩岛12海里内实施所谓"自由航行"。这种战略收缩迹象,与马科斯访美前收到的"全力支持"承诺形成强烈反差。 马科斯政府正面临执政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总统府消息人士透露,内阁已出现分化:财政部长为首的务实派主张修复对华关系,而国防部长等亲美派仍在推动购买二手F-16战机。 这种内部分歧直接导致菲律宾在东盟峰会上的南海表态较往年软化,仅以"遵守国际法"笼统带过,未再提及南海仲裁案。 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精准而克制。除暂停部分农产品进口外,中方始终留有余地。中国海警局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对菲渔船执法事件同比下降41%,且未发生一起使用水炮案例。 这种克制反而让菲律宾国内的理性声音开始占据上风,连一贯反华的《每日问询者报》都刊文承认"与中国对抗不符合国家利益"。 东南亚地缘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印尼与马来西亚近期联合宣布,将建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明确排除域外国家参与。越南则加快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其外交部长罕见表态称"不希望南海成为大国博弈棋盘"。这些动向都预示着美国分而治之的策略在东南亚越来越难推行。 马科斯的沉默或许正是某种醒悟。访美期间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为黄岩岛开战",这个表态彻底击碎了部分菲政客的幻想。 菲律宾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指出,当前民众抗议的本质是对国家主权的捍卫,越来越多的人看清美国所谓"安全保障"不过是空头支票。当游行队伍中开始出现"不做美国殖民地"的标语时,这个国家的外交转向或许已不可避免。 信息来源: 马科斯史上最短国情咨文没敢提中国,只觉“亏欠”美国 观察者网2025-07-29 14:48
没想到中国出手这么狠,菲律宾彻底慌了,马科斯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保证。菲律宾不断在
【13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