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驻瑞典大使耿隧遭到瑞典军官的轻视:“听说大使阁下是一位将军,不知您曾带过多少兵?"谁知耿飚轻飘飘说了一句,瑞典官员立刻肃然起敬。
1950年10月1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最大的饭店里灯火通明。五百多名瑞典政要、军官和社会名流齐聚一堂,参加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办的首次国庆招待会。
中国大使耿飚身着笔挺西装,从容穿梭于宾客之间。一位瑞典皇家海军将领注意到这位谈吐文雅的中国外交官,听闻耿飚有过军旅背景,便带着怀疑的神色上前问耿飚,听说大使阁下是一位将军,不知他曾带过多少兵?语气里透着点轻蔑。
耿飚微微一笑,回答他记不全了,大概十几万人吧。整个宴会厅瞬间安静下来,那位瑞典将领怔在原地,因为当时瑞典全国军队总数也不过十几万人。
他当即放下酒杯,向耿飚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耿飚真了不起!他带的兵,竟比瑞典整个国家的军队还要多!
这位令瑞典军官肃然起敬的中国外交官耿飚,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1909年,耿飚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家。13岁被迫到铅锌矿当童工,在矿上接触马克思主义后,他于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正式成为共产党员,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长征中,耿飚率部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夺占泸定桥,多次为大军开辟生路。毛主席曾亲笔致信称赞他“机智果敢,英勇善战”。
解放战争期间,耿飚担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统领兵力达十几万人,战场上的勇猛为他赢得了“耿猛子”的称号。
然而,当耿飚接到调任外交部的命令时,内心充满不解。打战二十多年,突然要脱下军装换上西装,所以他多次向上级请求收回成命。但周总理一句“外交工作和军事一样,不过外交是文打。”,让耿飚豁然开朗。
耿飚和其他十多位被选中的高级将领一起,开始了外交官的“突击培训”,从吃西餐、穿西装、跳交谊舞,到学习国际礼仪。
1950年5月9日,瑞典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三个月后,耿飚带着毛主席“加强调查研究”和周总理“凡事要慎重”的嘱托,踏上前往斯德哥尔摩的旅程。
这位第一次穿西装、第一次踏足西方国家的“将军大使”,创造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首位大使,第一位自己开车办公的外交官。
在瑞典期间,耿飚牢记周总理“外交无小事”的教诲,他走遍瑞典工厂和港口,将钢铁制造、造船业等先进技术资料整理寄回国内。当李四光之女李林需要从英国秘密回国时,他亲自驾车到郊外寄出密信,最终安全将她接回祖国。
在司机外出时,他亲自驾车参加外事活动,被欧洲外交界称为“自己开车的大使”,这种朴实作风反而赢得广泛尊重。
国庆招待会上的那一幕,不仅让瑞典军官折服,更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外交官的形象,他们既是温文尔雅的文化使者,也是经历过战火的民族英雄。
耿飚在回应军官敬礼时谦逊表示:“比起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本人微不足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过此刻我愿意做沟通中瑞两国关系的一座桥梁。”
耿飚从将军到外交官的转变,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转换,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到走向世界的象征。
老荒小炒
耿隧是哪个
中微子
发文前,请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