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在超市上班,一个月工资4000块,在超市上班5年时间里攒下了21万。她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8-06 00:30:04

我有个朋友在超市上班,一个月工资4000块,在超市上班5年时间里攒下了21万。她在生活上极其节俭,从来不点外卖吃,也没有社交圈,没有应酬,除了上班就是下班回到家超市里的特价菜拿回家自己煮着来吃,也不跟任何人来往,就过自己的小日子,就这样慢慢的攒了这么多钱,我也真是佩服她坚持存钱的原则,是我做不到像她这样节俭的生活存了这么多钱。 她说在超市上班真的很省钱,下班可以买一大堆打折了的东西,特价蔬菜,特价水果,那些米呀油啊临期了打折了也可以买回来,这样超省钱。 超市里的存钱密码 晚上八点的超市生鲜区,红光灯照着打折的五花肉。李梅戴着工牌,正把“七折”的标签往包装上贴,手指在冷柜玻璃上留下淡淡的白雾。同事小周凑过来:“梅姐,又等临期折扣啊?” 她笑了笑,没说话。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下,是银行的余额提醒——刚发的4000工资到账,加上之前的存款,正好21万。这个数字,她攒了整整五年。 五年前刚到超市上班时,李梅可不是这样。那时候她爱跟小姐妹逛街,周末约着吃火锅,发了工资先买支新口红。直到父亲突然住院,手术费要十万,她翻遍钱包只有两千块,还是借遍亲戚才凑齐。 “钱这东西,平时看不见,急用时就是命。”父亲出院那天,拉着她的手说。 从那天起,李梅的生活像被重新编排过。早上六点半到超市理货,中午啃自带的馒头,晚上等八点折扣时段,把贴了“临期”标签的牛奶、面包往购物篮里放。有次小周看见她买发芽的土豆,忍不住说:“梅姐,这都发芽了,吃了有毒。” “把芽挖掉就行,便宜一半呢。”李梅麻利地装袋,“你看这土豆多结实,比那些光鲜的好。” 她的出租屋就在超市后巷,十平米的单间,墙上贴着从超市拿的海报。锅是打折时9.9买的,碗是赠品,唯一的电器是个二手小冰箱,里面永远塞满了超市特价的冻肉和蔬菜。 “不觉得苦吗?”我去过她的出租屋,看着桌上炒青菜配白饭,忍不住问。 “苦啥?”她给我盛了碗米汤,“你看这米,临期打折的,五块钱能吃三天。菜是早上收摊的尾货,超市扔了也是扔,我拿回来洗洗照样吃。”她指了指墙角的油桶,“那桶油,临期处理十块钱买的,够我吃俩月。” 最绝的是她的社交圈。小周约她逛街,她说“要加班”;同事结婚随份子,她只去吃席不送礼,理由是“都是打工的,不搞这套虚的”。时间长了,没人再约她,她倒落得清净,下班就回家,要么看会儿免费的电视剧,要么缝补旧衣服。 有次我撞见她在员工休息室吃午饭,馒头就着咸菜,咸菜还是超市快过期的。“梅姐,对自己太狠了吧?” 她抬头看我,眼睛亮亮的:“你知道吗?我爸今天复查,医生说恢复得好。我存的钱,够他再住两次院了。” 上个月超市搞内部认购,临期的大米十块钱一袋,李梅一下子买了五袋,扛着上六楼的出租屋,累得喘了半小时。房东看见说:“姑娘,你这是要囤粮啊?” “这米能存半年呢,省下来的钱,够给我爸买个按摩仪。”她擦着汗笑,额头上的碎发都湿透了。 同事们背后叫她“铁公鸡”,说她活得没意思。有次小周丢了一百块,怀疑是她捡了没还,话里话外带刺。李梅没辩解,只是默默把自己的钱袋往桌上一倒:“我的钱都在这,每张上面都写了日期,你看看有没有你的。” 钱袋里全是零钱,最大的面额是五十,每张纸币上都用铅笔标着“3.15”“4.20”,是发工资或买菜剩下的日期。小周红了脸,后来在自己的外套口袋里找到了钱,特意买了杯奶茶赔罪,李梅却把奶茶推回去:“我不爱喝甜的,你自己喝吧。” 那天她跟我算过一笔账:每月工资4000,房租800,吃饭花300,给家里寄1000,剩下的2000全存起来。“超市上班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薅自己的羊毛。”她笑得有点得意,“别人花钱买方便,我在超市把方便变成钱。” 上个月父亲生日,她第一次奢侈了回,买了块没打折的蛋糕,坐两小时公交回家。父亲看着蛋糕直念叨“浪费”,却吃得眼眶发红:“我闺女会过日子了。” 现在的李梅,依旧每天等八点的折扣,依旧啃着馒头,只是银行余额里的数字,成了她最踏实的底气。前阵子超市招主管,她报了名,说想多挣点,“存够三十万,就给我爸在老家盖间瓦房”。 有人说她活得太拧巴,不懂享受;有人佩服她能忍,说换自己肯定做不到。但李梅有自己的理:“我不是不想要好日子,是知道好日子得自己攒出来。那些省下来的一块五毛,看着小,攒起来就能给我爸换个安稳。” 那天离开她的出租屋时,正赶上她下班回来,手里拎着个大袋子,里面是超市临期的苹果。夕阳照在她身上,袋子里的苹果泛着淡淡的光,像她藏在节俭日子里的希望。 其实啊,存钱的密码从来不在超市的折扣标签上,而在心里的秤上——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守,知道每一分省下来的钱,都在为在乎的人搭一座安稳的桥。就像李梅说的:“看着余额涨,比吃啥山珍海味都香。”

0 阅读:8
文姐分享生活

文姐分享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