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全世界的面!印度空军突然向中方喊出一句话:“我们只是低估了霹雳15的射程”,现场记者全都目瞪口呆。 2025年8月的新加坡航展现场,印度空军高层在回答《防务新闻》记者提问时,突然冒出一句“我们只是低估了霹雳15的射程”,瞬间让在场媒体炸开了锅。 这句话背后,是印度空军刚刚解密的一份内部报告——在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中,印度最先进的“阵风”战机因误判中国霹雳-15E导弹的实际射程,被“击落”次数远超预期。 这个消息像颗惊雷,撕开了印度空军“万国牌”装备体系的遮羞布,也让中国军工的真实实力再次震撼国际社会。 事情得从2025年5月的那场空战说起。当时印度发动“辛杜尔行动”空袭巴基斯坦,结果被巴方反杀。巴方宣称用歼-10CE发射霹雳-15E导弹击落3架“阵风”,印度虽一度否认,但后续调查却让真相浮出水面。 根据《防务新闻》披露的机密报告,印度飞行员在模拟对抗中,按照“霹雳-15E射程150公里”的过时情报制定战术,结果当巴方战机在200公里外发射导弹时,“阵风”根本来不及反应。这种误判,本质上是对中国军工技术突破的严重低估。 霹雳-15E的实际表现为何远超标称数据?关键在于其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设计让导弹在飞行初段快速加速,中段滑翔节能,末段再点火提升机动性,使得实际有效射程在高空条件下可达180-200公里。而印度空军可能仍以传统俄制导弹的推进逻辑来理解霹雳-15E,误以为其过了中段就会“后继乏力”,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更致命的是,霹雳-15E采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导引头,能在更远距离锁定目标,即便“阵风”开启电子干扰,也难以逃脱追踪。 相比之下,印度“阵风”战机虽然号称“全能”,但在超视距对抗中却暴露出致命短板。其搭载的法国“流星”导弹射程仅120公里,且依赖机械扫描雷达,在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上都落后于霹雳-15E。 更尴尬的是,“阵风”的隐身设计存在缺陷,机身雷达反射面积较大,在霹雳-15E的AESA导引头面前几乎无所遁形。这种技术代差,让印度花88亿美元买来的“空中王牌”在实战中沦为活靶子。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印度的“万国牌”装备体系。从俄罗斯的苏-30到法国的“阵风”,从以色列的雷达到美国的电子战系统,印度空军的装备来自十多个国家,导致数据链无法兼容、战术协同混乱。 比如在5月空战中,印度预警机与“阵风”的通信出现延迟,而巴基斯坦依托中国提供的ZDK-03预警机和歼-10CE,形成了“探测-锁定-打击”的闭环体系,实现了“静默杀伤”。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差距,远非单款装备性能所能弥补。 印度此次“认错”,背后还藏着复杂的地缘博弈。近年来,巴基斯坦通过引进歼-10CE和霹雳-15E,逐步扭转了对印空中劣势。而中国不仅提供武器,还协助巴方构建了包括预警机、电子战系统在内的完整作战网络,使得巴基斯坦在超视距对抗中形成压制力。印度试图通过购买俄罗斯苏-57和升级S-400防空系统来扳回一局,但这些举措不仅成本高昂,还面临技术整合的难题,短期内难以见效。 如今,印度空军的这句“低估”,既是对自身战术失误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军工进步的无奈承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技术代差和体系优势的双重碾压,让世界再次看清:在现代战争中,单凭金钱堆砌的“纸面优势”,终究抵不过自主创新的钢铁洪流。而中国军工的崛起,早已不是简单的武器出口,而是正在改写游戏规则的战略存在。
造得越多,心中越慌!为什么说F-35战机或彻底葬送美军空中优势?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