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赢了,但真正付账的是美国人! 最近,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我们赢了”,还说中国、欧洲、日本都在跟美国签贸易协议,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胜利。 从8月7日开始,美国的平均关税要涨到18%了,这可是过去40年都没见过的高度,比小布什时代的钢铁保护政策猛了三倍还多。其他国家哪敢硬碰硬?为了避免被征更高的税,只能捏着鼻子跟美国签协议,答应多买美国货。 但这些所谓的协议,大多就是张意向书,连个靠谱的保证都没有,说变就能变。就像有些协议里写着“未来几年考虑采购”,这种模糊的说法,根本没法保证美国企业能真正拿到订单,可这背后的账却得好好算算。 进口商品一旦被加了高关税,卖价肯定得涨。就拿老百姓常买的衣服来说,以前一件进口衬衫卖30美元,现在可能就得卖到40美元;家里用的进口家电,比如冰箱、洗衣机,价格涨幅更明显,有的甚至涨了三成。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早就算过这笔账,高关税会让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多花几百甚至上千美元,这些钱原本可以用来给孩子报兴趣班、一家人出去旅游,现在都得贴补到日常开销里,钱就这么白白流走了。 更糟的是,美国企业也跑不了。很多美国公司早就习惯了从国外买原材料和零件,比如汽车厂需要的发动机零件、电子厂要用的芯片。现在关税一提,这些东西的成本跟着往上蹿。 企业要么只能自己扛着,利润大幅缩水;要么就只能涨价,可涨价后消费者不买账,销量跟着下降。无奈之下,不少企业只能裁员、缩小生产规模。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统计过,光是去年,就有上百家中小企业因为原材料涨价撑不下去,直接关门了,不少工人因此丢了工作,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而这次关税冲击造成的影响比去年只多不少。 特朗普总说这是为了美国好,可实际上呢?其他国家表面上签了协议,背地里肯定会想办法找补。 比如美国农民卖出去的大豆,以前能卖到不错的价钱,可现在其他国家为了反击,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外国进口商觉得不划算,就转而去买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美国大豆价格被压得越来越低,很多农民一年忙下来,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本。 而普通美国人每天去超市买菜、给孩子买玩具,都会发现钱包越来越瘪,以前100美元能装满一个购物车,现在买不了几样东西就没了。 这场所谓的“胜利”,不过是把成本从政府转嫁到了老百姓和企业头上。 关税涨得越高,美国普通人的日子就越难过,这账其实一点都不难算,只是特朗普似乎没看到,或者说故意忽略了这一点。
这一次,咱们得给莫迪鼓掌。8月2日,面对特朗普抡起的25%关税大棒,这位印度
【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