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前情报局长图尔基·阿勒费萨尔王子表示:对以色列发动一场全面的阿拉伯战争将会是一场必败之战——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以色列的军事实力 他还说阿拉伯世界更倾向于和平而非战争,因为冲动开战的代价太高,这番话,直接点破了中东地区几十年来的军事现实。 以色列的军力优势,让任何试图通过全面战争击败它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都面临极高的失败风险,这不是悲观主义,而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军事评估。 以色列的军力到底有多强呢,首先它是中东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据估计,其核弹头数量在至90-200枚之间,并且具备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这意味着,即便常规战争失利,以色列仍能通过核威慑确保自身生存。 而在常规战力上,以色列的空军几乎是中东无敌的存在,目前以色列拥有42架F-35I隐身战机,这些战机不仅具备隐身能力,还配备了以色列自研的电子战系统和先进导弹。 在2025年6月对伊朗核设施的突袭中,F-35I成功穿透伊朗防空网,引导其他战机完成精确打击,全程未被有效追踪。 相比之下,阿拉伯国家中仅有阿联酋计划引进F-35,但数量和技术限制使其短期内难以对以色列构成同等威胁。 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同样令人忌惮,“铁穹”外加“箭-3”,这种多层防御体系让以色列在面对导弹饱和攻击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生存能力。 反观阿拉伯国家,尽管埃及、沙特等国家近年来通过引进中国、俄罗斯的先进武器试图缩小与以色列的差距,但整体协同作战能力仍然不足。 埃及虽然装备了红旗-9B防空导弹和歼-10CE战斗机,但在电子战、隐身技术和体系化作战上仍落后于以色列。 更关键的是,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略目标并不一致,沙特近年来与以色列的关系有所缓和,甚至在“亚伯拉罕协议”框架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而埃及虽然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不满,但并未直接参战,而是通过外交斡旋和有限军事部署施压。 这种松散的合作模式,使得阿拉伯国家难以形成类似1973年“赎罪日战争”时期的联合攻势。 既然全面战争不现实,阿拉伯国家更倾向于通过代理人战争和长期消耗战削弱以色列,例如也门胡塞武装近期多次对以色列发动无人机袭击。 8月3日甚至宣称对特拉维夫、阿什凯隆和海法港口实施了“特殊军事行动”,这种非对称战术虽然无法击败以色列,但能持续消耗其军事资源。 然而,以色列的应对策略同样高效,它不仅拥有先进的防空系统拦截无人机和火箭弹,还能通过精准空袭打击对手的军事设施。 例如,6月13日,以色列使用MPR-500钻地弹对伊朗核设施实施精确打击,展示了其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这种“先发制人”的战术,让潜在对手难以集结足够力量发动大规模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虽然军事强大,但在国际舆论上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加沙冲突持续近两年,死亡人数已突破6万,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批评日益增多。 如果以色列无法在军事胜利和人道主义之间找到平衡,其长期战略优势可能会被国际孤立所抵消。 阿勒费萨尔王子的表态,本质上是对现实政治的清醒认知,以色列的军事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而阿拉伯国家的内部矛盾又限制了联合行动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和平谈判、经济合作和国际调解,或许是避免更大规模冲突的唯一出路。
阿拉伯集体翻脸,中国方案震翻以色列,哈马斯的路在何方?加沙被哈马斯管了这么多年
【28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