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刻意穷养孩子。我告诉你们,越穷养,孩子越拜金,越穷养,孩子越没有配得感。我自己对此很有体会。我爸是工人,我妈是裁缝。我发现,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我可能是同班同学里第一个或第二个穿皮鞋的人,我至今印象深刻。 我初二近视了,那是1991年。为了让我配的眼镜正规点、好一点,我妈带我从乡下跑到杭州。当时有家叫毛元昌的百年老店眼镜店,1991年在那配副眼镜花了近200块钱。我的同学配副眼镜才15块钱或20块钱,他们很羡慕,说:“哎呀,你这眼镜这么贵啊。”我当时就觉得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 到了初三,当时流行一款叫波特牌的运动鞋。我的脚在38码到39码之间,我妈带我去买,我记得很清楚,165块钱一双,我穿上感觉挺好就走了,当时我并不知道妈妈花了多少钱,反正那可能是她几个月的收入。因为我妈是裁缝,裁缝可能还是有点小钱的。 穿了几天之后,鞋子顶脚,痛得要死。我妈没有抱怨说:“你看当时给你买了,你不说清楚,现在又花钱,怎么弄啊,这钱这么贵。” 而是问我:“真顶吗?” 我说:“嗯,顶。” 我妈说:“那再给你买一双。” 她试穿了我那双,因为她比我脚小半码到一码左右,她穿着也有点紧,于是我又买了双39码的鞋子。柜台上面仅有的两双鞋子被我们家买走了,有人说:“我们一两个月都没卖出鞋子,你们家几天就买了两双。” 这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我在金钱方面从来没觉得亏过,似乎也没有对钱有特别大的欲望。 我有个好朋友,小时候他父母关系一般,他和爸爸一起,妹妹跟妈妈。他穿的衣服之类可能都比较节省。长大后,他疯狂购物,房间里全是衣服,通过购物来满足小时候缺失的配得感。他会觉得自己不配,就算有钱了,买贵的东西都不舍得,觉得“我不配”。 所以我一直觉得,不要刻意在物质上疯狂穷养孩子。在自己适当的能力范围内,让孩子生活得稍微好一点没错。因为很多孩子小时候过于贫穷,什么好东西都没得到,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我跟我儿子说:“儿子,你有什么需要,在妈妈能力范围之内,我一定会满足你,但你不能浪费。” 穷养富养,养的是什么呢? 第一,我不建议在钱财方面过度穷养孩子,否则未来他对权力和物质的欲望可能会很强。你看很多贪官,他们很多出身贫寒,为什么会疯狂贪污?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得到满足,有机会后就想疯狂满足自己。 那穷养富养到底养什么?其实富养除了经济上有能力,更主要的是富养精神,不是只给物质条件却不进行精神引导,那样可不行。 我想跟大家说,尽量不要再穷养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只给物质满足而不给精神满足。孩子可以有双好鞋子,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物品观。 我开公司做少儿培训的时候,看过一个案例,让我很难受。一个妈妈带孩子来报名体验英语课,我们的课程是中外教结合,全程首创,但学费比别家贵三分之一。妈妈背着LV包包,拿着刚出的第一代新款苹果手机。孩子体验完后疯狂喜欢我们的课程,跟妈妈说:“妈妈,我要报。” 妈妈当着老师和前台的面说:“这么贵!报什么报?旁边那家你也去过,比这边便宜2000块钱,不报不报,这儿太贵了。” 孩子不乐意,在地上打滚,抱着妈妈腿说:“妈妈,我就喜欢这里,我就要报这里。” 我出来了解情况后,把妈妈拉到一边说,可以不报名,回去跟爸爸商量一下,但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这儿太贵,上不起,因为她不是没有财力。我建议她不要在孩子面前当众说这种话,不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只配稍微差一点的课程。 很多家长都喜欢在孩子面前说类似的话,说得多了,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所以,一个人从小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程度,很大程度上会造就他长大后的配得感。 第一个配得感是觉得自己配不配上好东西, 第二个配得感是觉得自己能不能配上一个好人。 为什么有些女孩子明明很优秀,找男朋友时却会低声下气满足男方要求?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可能不配拥有这么好的人,所以要低声下气留住对方。男孩子找女朋友时内心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优秀的女孩子,也是因为从小被父母语言打击太多,觉得自己不配。这些都是内心思想上的不配得感,和财富是两码事。 配得感很重要,人一辈子有了配得感这个底气,就不怕物质缺失,也不怕精神匮乏。所以说,穷养富养,不要盲目进行。
千万不要刻意穷养孩子。我告诉你们,越穷养,孩子越拜金,越穷养,孩子越没有配得感。
岚岚看商业
2025-08-03 21:17:58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