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 “广东广西原本是我们的!”这句话在越南的课堂、网络甚至流行歌曲里反复出现,听得多了,不少越南学生真把它当成了常识。可翻开中国史书,赵佗明明是河北真定人,他建的南越国都城在番禺(今广州),汉印、汉简、满城汉墓青铜器摆在那里,每一件都在无声嘲笑这种“岭南自古属越”的鬼话。 诡异的是,这场认知错位已经持续六百多年。1484年,后黎朝史官吴士连奉命修《大越史记全书》,第一次把赵佗追认为“越南开国之君”,把岭南写成“失其藩篱,门户洞开”的遗憾。从那以后,越南王朝换了又换,版图向南一路吞到湄公河三角洲,但“夺回两广”却像幽灵一样被历代史官接力放大:西山朝阮惠甚至敢在1792年写信给清朝两广总督福康安,要求把两广当“嫁妆”割给越南,被拒绝后干脆资助海盗、天地会,想用混乱啃下一口。 真正让这套叙事深入骨髓的,是20世纪中后期越南官方的系统工程。法国人离开后,越南教育部把“赵朝”写进全国统一教材,配图把广东、广西涂成淡绿色,旁边用越南语小字标注“古南越国疆域”。2000—2018年,国家层面主导的“雄王祭祀”办了12场,官方通稿里反复出现“雄王疆域曾北至五岭”,潜移默化地把岭南说成“被夺走的祖地”。于是,越南社交平台上隔三岔五就会出现“请愿归还两广”的帖子,点赞者大多是00后大学生,他们真心相信自己祖上“被汉人欺负”,却不知道真正的考古报告显示:广西北部湾早在公元前214年就出土秦代兵器和中原铁犁,而同一时期红河三角洲还处在“竹栅为城”的部落阶段。 更危险的是,这种被剪裁的历史没有随着1979年边境枪声而消散。战争结束后,越南没有再把“收复”挂嘴边,却用更细腻的方式继续:网络漫画把赵佗画成京族英雄,电视剧里汉人官员永远奸诈,广东人讲粤语被暗示“忘祖”。广西凭祥口岸每天进出上千辆越南货车,生意做得火热,可越南海关的年轻职员仍会在私下说:“这里是古代瓯貉国的北门。” 历史可以被化妆,却挡不住现实。今天的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五,深圳南山每一平方公里创造的GDP就超过越南一个省;而越南如果真的想“拿回家”,连电网都得从中国云南调峰。数字不会撒谎: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1800亿美元,广西对越贸易占全国四成以上,换句话说,越南人餐桌上的手机、家电、化肥,一半以上是从“他们失去的祖地”运过去的。 当历史变成生意,情绪就难免尴尬。越南官方在国际场合从不敢正式提出领土要求,但在河内书店里,印着“古南越国”浅绿色地图的练习册依旧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孩子们买回家垫着写作业,一写就是十二年。这种“日常化的提醒”比任何宣言都顽固,它让一代又一代人把虚构的版图当成心头的刺,也让中越民间的每一次网络骂战都多了一层“你抢了我家地”的底色。 可真相就在那里:你无法失去从未拥有的东西。岭南的汉墓、唐塔、宋港、明城墙,至今仍在两广大地层层叠压;而越南真正需要面对的,是红河平原的台风与湄公河的咸潮。把眼光投向未来,比沉溺在六百年前的幻觉里更有用。历史不能当饭吃,但港口、铁路、产业链可以。与其继续给孩子们发那张涂错颜色的地图,不如教他们怎么在凭祥口岸把榴莲卖到中国,至少这样,下一代不会再用“失地”做噩梦。 评论区说说:你觉得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更多人看清这段被剪裁的历史? 信息来源: 新华社2025-05-26《中越双边贸易额创新高,广西凭祥口岸24小时通关见闻》 央视新闻2025-06-12《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展:雄王祭祀与“赵朝”叙事引关注》 环球时报2025-07-30《越南中学历史教材再引争议,我学者呼吁加强史实对冲》
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 “广东广西原本是我们的!”这句话在越南的课堂、网络甚至流
森森视野
2025-08-02 11:14:44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