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没想到44年后,博物馆再次联系上他:你捐的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赶紧过来领奖! 先说说这枚“皇后之玺”可能的主人吕雉。她生于前241年左右,在今山东菏泽单县一个有钱人家,从小过得不错。不到20岁嫁给近40岁的刘邦,那时候刘邦还只是个小亭长,两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刘邦后来反秦起兵,吕雉在家带孩子,经历了各种战乱,还被项羽抓去当人质好几年。刘邦打下天下建汉朝,她当上皇后。刘邦死后,她掌权15年,任命自家吕氏亲戚当大官,推行黄老思想,减轻老百姓刑罚,管住那些豪强地主,鼓励大家种地搞生产,国家经济慢慢恢复过来。她废除了秦朝的禁书令,让民间能藏书献书,古籍得以流传。史书上给她单独立传,这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独立本纪的女人,和武则天、慈禧并称三大女主。她前180年去世,葬在长陵,和刘邦合葬。这枚玺很可能就是她的,代表皇后权威,在汉代皇室制度里地位很高。专家研究发现,它用和田羊脂白玉做成,工艺顶尖,顶部雕螭虎,底部刻“皇后之玺”四个篆字。它的出土填补了汉代印玺研究的空白,让人更懂当时宫廷规矩和权力象征。话说回来,吕雉这个人历史上争议大,她为了巩固权力,杀了不少刘氏宗亲和功臣,但她治理国家确实让百姓喘口气,社会稳定下来。这不美化她,就是实打实的历史记录。 再说捡到玺的那个少年孔忠良。他1955年生在陕西咸阳韩家湾村,那地方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农村,靠近汉长陵遗址。家里穷,住窑洞,父母靠种地过日子。他13岁上韩家湾小学,每天走土路去学校,村子周围水渠古墓多,他小时候就爱在外面转悠。1968年9月,他放学路上在水渠边捡到这块玉玺,当时以为是块白石头。拿回家给哥哥看,两人想刮掉字刻名字玩,但玉硬得动不了。父亲孔祥发一看不对劲,知道这地儿出古物,就决定带去西安上交。陕西这片土地文物多,从秦汉到唐宋,地下埋了不少宝贝。孔祥发以前接触过文物人,明白保护重要性。父子俩坐公共汽车到陕西省博物馆,专家一鉴定,确认是西汉皇后玺,材质珍贵,尺寸小巧,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顶部螭虎钮雕得活灵活现,四侧云纹,底部字迹清楚,还残留朱砂。出土地点离长陵才一公里,专家推测属吕雉。博物馆按规定给20元奖励,那时候农村20元不少,能买不少东西。孔家没多想,就捐了。这事儿体现出普通人朴实的一面,国家也通过这样鼓励大家保护文物。其实,汉代皇后玺制度和皇帝玺差不多,但用玉的少见,这枚是唯一出土实物,对研究汉朝政治有大帮助。专家后来查古书如《汉官旧仪》,确认形制标准,工艺反映出西汉工匠水平高。 事件过程挺有意思。孔忠良捡到后,父亲直接上交,没犹豫。博物馆鉴定后,研究持续多年。这玺不光艺术价值高,更重要的是历史意义。它提供汉代皇权实物证据,让学者重新审视皇后制度。吕雉作为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她的玺象征女性权力在古代的体现。话说,陕西文物保护意识强,普通老百姓像孔家这样上交的不少,国家也逐步完善政策。44年后,2012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联系上孔忠良,那时他57岁,还在村里务农。博物馆说玉玺成镇馆之宝,价值没法估量,邀请他去领表彰。国家重视文物贡献者,举办仪式发证书。这不光是钱的事儿,更是认可普通人作用。玉玺现在是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编号在第三批名单里第六位。学者用它发表论文,办展览,探讨汉代印玺和宫廷。孔忠良后来继续生活,基金会还表彰过他和其他人。他强调上交是公民责任。这故事接地气,告诉大家,生活中意外发现可能改变历史认知。别小看小事儿,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玉玺入馆后,成为研究热点。专家对比历史文献,出土文物,进一步确认年代和归属。它为西汉政治制度提供新视角,像是皇室用印的规范。陕西历史博物馆把它当宝贝,恒温保存,游客能看。2013年列入禁止出国展览目录,说明国家多重视。孔忠良回村后,日子照旧,种地养家。几年后,相关活动又请他去,领证书啥的。他的人生因为这玺添了光彩,但本质还是普通农民。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大家讨论多,感慨时代变迁。从20元到国宝表彰,反映社会进步。话说,类似故事不少,陕西地下文物丰富,捡到上交的例子激励人。
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
文山聊武器
2025-07-31 18:30: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