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结束在瑞典的谈判后,美国财长贝森特意味深长地写道:“贸易的势头是与美国:我们

历来现实 2025-07-31 15:14:42

中美结束在瑞典的谈判后,美国财长贝森特意味深长地写道:“贸易的势头是与美国:我们继续在与中国官员的谈判中取得进展,同时已经与欧盟、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中国几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建立了贸易协定框架。特朗普总统正在重新点燃美国工业,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平衡全球贸易。”   中美在瑞典谈得脸红脖子粗的同时,美国和欧盟悄悄勾了勾手——把汽车零件的关税从10%降到5%,还特意加了条"排除中国产电池"的条款。   但结果就是德国大众在墨西哥的工厂立马扩产,今年给美国的电动车零件供货量涨了28%。而中国宁德时代原本想在北美建的电池厂,审批速度却突然慢了下来。   美国跟日本的协定更像对着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下套。美国答应把日本的光刻胶关税再降3个百分点,条件是日本得限制对中国的23种半导体材料出口。   可去年日本对中国的光刻胶出口跌了15%,转头给美国的量涨了40%,而中国的中芯国际只能从韩国高价进货,每公斤光刻胶多花80美元,等于给美国的"协定框架"交了笔隐形费。   还有印尼那边,印尼拿的是"资源换投资"的剧本。美国承诺未来三年给印尼20亿美元制造业投资,专投镍矿加工,条件是印尼不能把高纯度镍卖给中国电池厂。   结果去年印尼对中国的镍出口量掉了30%,对美国的却涨了120%,雅加达港口堆满了待运的镍矿石,而中国的宁德时代只能跑去菲律宾找矿,每吨成本贵了120美元。   美国铝业趁机在印尼建了个加工厂,把镍炼成电池原料再卖给美国车企,这转手之间,就把中国排除在了供应链外。   越南反倒成了美国眼里的"替代工厂"。双方签的纺织品协定里,美国把越南服装的关税从17%砍到8%,但要求面料必须用美国产的棉花。   去年越南从美国进口的棉花涨了55%,做成衬衫再卖给美国,一年多赚了12亿美元,而中国纺织厂的订单被抢走不少,绍兴的面料老板们现在都在学越南语,想把工厂搬到胡志明市。   这些"协定框架"说穿了就是给中国的贸易伙伴递糖,让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但这些框架里的水分太多了。美国和欧盟的钢铝关税协定,写着"每年互免50万吨",可欧盟实际对美出口钢铝才30万吨,根本用不完额度。   和日本的半导体协议,日本答应的出口限制里,大半是中国早就能自主生产的材料;印尼拿了美国投资,却偷偷把30%的镍矿石通过第三方卖给中国,毕竟中国给的加工费更高;越南的纺织品工厂,用的缝纫机还是中国产的,每台比美国的便宜400美元。   贝森特说"平衡全球贸易",不如说在搞"贸易分流"。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降到现在的15%,但对欧盟、日本的出口涨了8%,美国想让这些国家替代中国,结果他们转头还在跟中国做生意。   那些被美国拉进框架的国家,心里打得比谁都精。欧盟对美国开放了奶酪市场,却保住了汽车关税的底线;日本拿了半导体好处,却没答应限制对华汽车零件出口。   印尼收了投资,镍矿定价权还在自己手里;越南赚了纺织品的钱,电子厂的技术还得靠中国。   美国以为在重新平衡贸易,其实更像在给别人发红包,至于这些红包最终进了谁的口袋,贝森特的推文里可没说。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历来现实

历来现实

假装不懂现实,但假装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