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 2 月,姜利民摸到了越军阵地,越军没有发现他,谁知他突然打开手电筒,越军迅速朝他开枪,可越军还不知道,他们已经上当了! 1979 年 2 月 17 日凌晨,一束手电筒的光突然在越南高平省楠同高地划破夜空,这个看似愚蠢的举动却成了改变战局的关键一步。 姜利民是主攻连的侦察兵,前一晚潜伏在越军阵地前的草丛里,蚊子叮得他满胳膊包,他愣是没动一下。越军的暗堡藏在岩石后面,火力点分布得密密麻麻,不摸清情况,主攻部队冲上去就是送死。 打开手电筒的瞬间,他心里早有了谱。越军的机枪一响,他就地一滚翻进弹坑,借着枪声听出了门道 —— 左边三个暗堡的枪声最密集,右边的火力明显弱一些,还有个位置始终没开枪,八成是备用的隐蔽火力点。 “打信号弹!” 他在心里默念。身后的战友早就盯着那束光,见枪声响起,立刻朝三个火力点的方向发射了红色信号弹。紧接着,我方的火炮像长了眼睛,精准地砸在越军暗堡上,爆炸声震得山摇地动。 越军指挥官才反应过来,这束手电光是诱饵,可已经晚了。他们的火力点全暴露了,想转移都来不及。姜利民从弹坑里爬出来,摸出身上的炸药包,朝着那个没开枪的隐蔽火力点爬去。 有战友喊他回撤,他回头笑了笑,露出两排白牙:“现在不端掉它,待会儿战友们就麻烦了。” 他摸到暗堡门口,拉燃导火索扔了进去,自己连滚带爬躲开,身后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主攻部队冲锋的时候,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连长拍着姜利民的肩膀,把水壶递给他:“你这一招够险的,刚才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姜利民喝了口水,抹了把脸:“险是险,管用就行。” 后来有人说他是赌运气,万一没躲开子弹怎么办?可战场上哪有绝对的安全。他不是不怕死,是知道自己多一分冒险,战友就少一分危险。那束手电筒的光,照亮的不只是越军的阵地,还有一个士兵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 这种看似 “愚蠢” 的举动,藏着最精妙的战术,更藏着最动人的担当。在枪林弹雨里,有时候敢豁出去,比什么精密计划都管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84年,副连长王仁先在战斗前,悄悄来到暗恋他的房东阿岩房间,他低着头说:“阿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