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人尽皆知的童谣,竟是我国首颗原子弹的密语! 说起小时候的童谣,谁没哼过几句

古凌国际 2025-07-30 11:52:16

这首人尽皆知的童谣,竟是我国首颗原子弹的密语! 说起小时候的童谣,谁没哼过几句“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当时就觉得顺口好玩,跳着皮筋或者拍手游戏的时候,总爱带上它。可谁想到,这几句简单的话里头,藏着中国历史上一个大秘密——跟咱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有关。 这首童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传开的,特别在女孩跳橡皮筋的时候用得多。歌词简单:“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后头那些数字听着像计数,其实前头几句才是关键。资料显示,这首谣最早出自参与核试验的人员,他们为了庆祝成功,又得保密,就把一些代号编进去,传到外面成了童谣。   “小皮球”指的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啥叫这个?因为那颗弹的外形是个圆球状的装置,体积不算太大,形状像个球,所以内部人就这么昵称它。 也被叫“老邱”或“邱小姐”,因为“球”和“邱”音近,但主要还是“小皮球”这个说法流传广。接下来“架脚踢”,这是指罗布泊试验场的那座铁塔,高102米。 原子弹不是从飞机上扔下去的,而是固定在铁塔上爆的,叫塔爆试验。铁塔像个架子,弹搁在上头引爆,就跟“架脚踢”似的。1964年10月16日那次爆炸,就是用这个方式。 “马兰”指的是新疆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那地方荒凉,但长着一种叫马兰的野花,生命力强,所以基地就取名马兰。正式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二十一”就是这个21的代号。 “开花”呢?象征原子弹爆炸时那朵大蘑菇云,像花一样绽开。整个童谣就把原子弹从研制到爆炸的过程串起来了。 1955年1月,中国决定搞原子能事业。那时候国际形势紧张,超级大国垄断核武器,咱们得自力更生。中央开了会,定了战略,从勘探选址开始。 1958年6月,在青海金银滩草原建了国营221厂,这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草原偏僻,便于保密,从地图上直接抹掉了36年。 数万工人和科学家从全国调来,先搭帐篷起步,修厂房、铺铁路,一步步建起来。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都在这出生,所以叫“中国原子城”。 1959年,新疆罗布泊的马兰基地也开工了。那地方是“死亡之海”,寸草不生,但有马兰花点缀。基地从1960年开始运作,成了试验场。 在1960年前,有苏联帮忙,提供资料和技术,但后来关系变了,专家撤走,中国人自己干。 邓稼先就是关键人物,他1924年出生在安徽,1941年进西南联大物理系,1948年去美国普渡大学拿博士,1950年回国。 回国后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1956年参与核科学规划,1958年当理论部主任,领着团队从头算起。 邓稼先带队分析资料,设计内爆式原理。团队克服材料短缺和技术难题,1963年11月在221厂总装部件,运到罗布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铁塔上装置起爆,22千吨当量,蘑菇云升起,打破垄断。这次成功后,全国沸腾,但保密工作严,很多人不知道细节。 童谣就是那时传开的,内部人编的庆祝方式。 1964年底,转氢弹,邓稼先继续领队,扩展热核反应计算。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空投爆炸,当量300万吨。 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两年八个月。罗布泊一共搞了45次核试验,从地爆到空投再到地下,1980年后转竖井方式,到1996年最后一次停了。 邓稼先一生低调,隐姓埋名28年,1986年7月29日因癌去世,国家追授劳动模范,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领导的团队推动核技术进步,好多成员后来转民用领域。 221厂和马兰基地部分变纪念地,记录历史。整个过程,牵扯上万人,条件苦,但成果大。 这童谣不光是密语,还反映那代人的精神。保密严,生活苦,但他们坚持下来。基地最多时四万人,到最后试验时减到几千。金银滩从1958建到1994关闭,马兰从1959到1996。运弹用专列,选煤都手工,避免混杂。 毛阿敏后来演唱了《马兰谣》,基地就此暴露,但那是80年代后,保密松了。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