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出生于新疆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对军旅生活充满憧憬。18岁那年,他穿上军装,踏入军营,从此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边疆。刚入伍时,他每天苦练体能和战术,爬山涉水,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他总是第一个冲上训练场,汗水浸透迷彩服,练到手指磨出老茧。几年下来,他在边境巡逻和突发任务中积累了经验,处理过不少棘手情况,渐渐成了战友眼中的“铁人”。他指挥作战时,头脑冷静,反应快,总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三十多年军旅生涯,他参与了上百次反恐行动,立下无数战功,战友们送他“反恐战神”的称号。他从不张扬,每次任务结束,只是默默擦拭枪支,准备下一次战斗。他的信念很简单:守住边疆,护好人民。 王刚到达现场后,迅速分析局势。检查站地处荒漠,周围没有民居,地形开阔,敌人很难藏身。他注意到倒地队员的伤口,深而整齐,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暴徒所为。这些人行动迅速,装备齐全,稍有迟疑,他们可能逃进荒漠或发动更猛烈的反击。王刚深知,面对这样的敌人,一秒钟的犹豫都可能让战友付出生命代价。他果断下达命令:枪弹结合,全部开保险,随时准备作战。这个决定直接违背了上级要求,但却让队员的武器处于最佳状态,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 战斗很快打响。恐怖分子藏身在检查站附近的沙丘后,试图利用地形伏击。王刚指挥小队分成两组,一组迂回包抄,另一组正面牵制。队员们迅速展开行动,精准的火力压制让敌人措手不及。战斗中,一名队员遭遇险情,恐怖分子挥舞长矛猛刺,矛尖擦过他的脸,瞬间击落几颗牙齿。关键时刻,队员果断开枪,击倒敌人,保住性命。如果枪支保险没开,这一瞬间的迟缓可能让他丧命。王刚的命令在实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队员们反应迅速,配合默契,成功压缩敌人活动空间。不到半小时,八名恐怖分子全部被击毙,战斗干净利落结束。 事后,王刚的违令决定引发了讨论。有人认为他过于冒险,但更多人认可他的判断。在那种生死攸关的时刻,他的选择保住了队员的命,也让任务圆满完成。这次行动的成功,为他赢得了一等功勋章,但他从没把这当回事。在他眼里,这只是职责的一部分。他三十多年军旅生涯,立下十五枚军功章,每一枚背后都是一次次出生入死的战斗。他从不炫耀,只是默默准备下一次任务。 2015年,王刚迎来了一次更艰难的挑战。一伙恐怖分子袭击了南疆一座煤矿,杀害无辜群众,抢走武器弹药后逃进雪山深处。高海拔的无人区,氧气稀薄,气温低到刺骨,暴风雪随时可能来袭。王刚带领特战队员,背着几十斤装备,踏上追击之路。五十天的搜寻,他们翻山越岭,趟过冰河,物资短缺,身体疲惫,但没人退缩。最终,他们在一处悬崖边找到敌人藏身地。王刚带头冲锋,手持防弹盾牌,顶住密集火力,带领队员消灭十余名暴徒。后来,他获悉头目藏身另一地点,带队连夜翻越三座雪山,提前埋伏,彻底清剿残敌。这场雪山之战,成了他军旅生涯的传奇一笔。 三十多年军旅生涯,王刚的休假加起来不到一百天。他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反恐事业,对家人却亏欠太多。每次任务结束,他只给家里打个电话,简单说一句“我没事”。2017年,他被授予“八一勋章”,这是军人最高的荣誉。他的故事,成了南疆反恐战场上的传奇,激励着无数战友。
“这个保安火了!”2024年5月28日,上海,在部队受了伤的退役军人,上车不能站
【230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