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年寒冬,32岁福康公主奄奄一息。她的床褥爬满了虱子,脸颊被炭火烫得流脓。驸马立在一旁,事不关己似的看着她,恶狠狠道:你也有今天!随后扬长而去,任由公主在床上痛苦挣扎,最终含恨而亡。
这位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此刻只能独自忍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在痛苦中慢慢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场悲剧的种子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埋下,福康公主是宋仁宗最疼爱的长女,自幼聪慧过人。
史书记载她"性聪慧,尽孝道",在仁宗生病时常常衣不解带地侍奉汤药,甚至焚香祷告愿意替父亲承受病痛。
仁宗子嗣艰难,先后有十六个孩子夭折,最终活到成年的只有四个女儿,福康公主作为长女,自然成为父亲掌上明珠。
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还熟读经史,在宫廷诗会上常常语惊四座,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公主,本该拥有美满的人生。
转折发生在公主二十岁那年,仁宗为了报答生母李宸妃家族的养育之恩,决定将福康公主下嫁给李宸妃的侄子李玮。
这场政治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悲剧,李玮相貌平平,虽然苦心钻研书法、收藏字画,却始终无法获得公主青睐。
更致命的是,这场婚姻还牵扯到"狸猫换太子"的宫廷秘辛,仁宗直到成年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宸妃而非刘太后,这段往事让公主对李家始终心存芥蒂。
婚后的生活堪比地狱,公主瞧不起驸马的出身和相貌,整整三年不许李玮近身。
傲慢的公主甚至经常当着下人的面羞辱驸马,说他"形貌寝陋,举止粗鄙",李玮的母亲杨氏看在眼里,恨在心头,这位出身市井的婆婆对公主的做派极为不满,婆媳矛盾愈演愈烈。
有一次杨氏偷看公主日记,发现里面写满对李家的鄙夷之词,勃然大怒的婆婆直接动手打了金枝玉叶的公主。
事情闹到仁宗那里,皇帝虽然疼爱女儿,但更看重孝道,他下令褫夺公主封号,将陪嫁的宦官宫女尽数遣散,曾经锦衣玉食的公主瞬间跌落云端,被迫与厌恶的驸马朝夕相处。
李玮终于等来报复的机会,他开始变本加厉地折磨公主,寒冬腊月故意减少炭火供应,任由虱子在公主床褥滋生,公主脸颊被炭火烫伤后,他禁止医生前来诊治,眼睁睁看着伤口化脓溃烂。
这场婚姻悲剧背后,折射出宋代皇室婚姻的政治性,公主下嫁外戚是宋朝笼络功臣的常见手段,但往往忽视当事人的感受。
《诗经》开篇就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明男女相处是人伦之始。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福康公主的遭遇恰恰证明,强扭的瓜不仅不甜,还可能酿成苦果。
从现代视角看,这场悲剧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人性弱点作祟,公主恃宠而骄,驸马心胸狭隘,婆婆市井习气太重,仁宗则过分看重孝道而忽视女儿幸福。
如果当初公主能够放下身段,驸马能够以德报怨,或许结局会完全不同。
但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从这段往事中汲取教训, 婚姻需要互相尊重,政治联姻更要考虑人性需求。
福康公主死后,仁宗追悔莫及,他恢复了女儿的封号,并将李玮贬官外放,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公主的生命,也无法弥补父女之间的遗憾。
千年之后,当我们重读这段历史,依然能感受到深宫之中那个寒冷冬夜的绝望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