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7月8日,陕西西安,女子生病住院,被检查出患有骨髓增殖性肿瘤,基本

世间勘探者 2025-07-28 15:41:15

“严查到底!”7月8日,陕西西安,女子生病住院,被检查出患有骨髓增殖性肿瘤,基本无法彻底治愈!丈夫得知后,认为之前的医院需要负责,原来一年前,女子住院检查时血小板指标就异常,但医生并没有告知,就这样耽误了一年的治疗时间。院方:已对医生进行批评教育,罚500元!

患者曹女士因长期被忽视的血小板异常发展成“骨髓增殖性肿瘤”,丈夫邢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泣不成声。

“她的病再也好不了了,医院的处理结果就扣了设施医生的500块钱绩效?我老婆的命,就这么轻吗?”

早在2023年,曹女士在单位组织的年度体检中,就已经出现了血常规异常的情况。那份体检报告上,血小板的数值赫然标注为487×10⁹/L,已明显超出正常参考范围(100—300×10⁹/L)。

当时,她并未感到身体有明显不适,也没有医生给予明确解释,只是体检报告最后一句轻描淡写地写着:“部分指标略高,建议定期复查。”

她心里虽然有些疑虑,但工作繁忙、家庭琐事缠身,这份体检报告便被她随手夹进了抽屉,再没引起重视。

时间来到2024年6月,曹女士因下腹剧痛、发热前往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急性盆腔炎,医生安排她住院治疗。

在办理入院手续和进行常规检查时,医院为其做了血常规检查,结果血小板数值已升至598×10⁹/L。这个数字不仅再次突破正常上限,而且已经接近被认为“危险”的范围。

整个住院过程中,医生关注的重心始终集中在炎症控制上,对于血小板异常这一关键指标却没有半句提及。

曹女士回忆,自己问过一次,“是不是血小板有点高?”

当时的医生轻描淡写地回应道:“炎症反应引起的,不用太担心,休息几天就好。”她半信半疑,却也无力深究,只能听从安排,继续打消炎药,等待康复。

在出院时,护士将一份简要的病情小结递到她手上,上面依旧未对血小板异常做任何说明,仅仅在最后几行写着“建议回家注意休息,多喝水,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这份“千篇一律”的叮嘱,几乎成了每位患者的“标准流程”,没有丝毫针对性。

没有任何医生建议她去血液科进一步检查,也没有人告知她这个指标可能意味着更严重的问题。

一年后,2025年7月,曹女士因频繁流鼻血、乏力、腿部淤青,症状明显加重。

再度前往医院检查时,血小板飙升至惊人的810,经过骨髓穿刺和基因筛查,最终确诊为“骨髓增殖性肿瘤”——一种慢性、不可根治的血液系统肿瘤。

“我老婆现在每天要吃药抑制病情,还要定期抽骨髓化验,一次几千块。医生跟我们说,这种病只能控制,治不好了。”面对镜头,邢先生眼圈通红,哽咽了许久,终于失控地哭了出来。

“你知道她每天晚上有多难受吗?她一醒就问我,是不是拖得太久了,是不是自己身体太差了。我不敢告诉她,这不是她的错,是医院耽误了她的治疗!”

“现在医院说扣了那个医生500块钱绩效,就算处理完了?我老婆的命只值500块?”

西安市中心医院事后发布通报称:“确有失察,已对涉事医生进行批评教育,扣除其500元绩效,并要求其书面反省。”但这样的回应显得异常冷漠和公式化,根本无法平息公众的愤怒。

不少网友质问:“一个医生可以在患者化验指标严重异常的情况下毫无作为,只扣500元算是负责了吗?”

“如果当初一个提醒,就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这种错,值得原谅吗?”

“医德不只是技术,更是责任。不是‘没看到’,而是‘没放在心上’。曹女士被耽误的是命,而医生损失的是一顿饭钱。”

针对事件,某血液科医生表示:“血小板数值持续升高是危险信号,尤其超过500时应高度重视,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就是建议做进一步筛查,比如骨髓穿刺、JAK2基因检测等。”

“从487到598再到810,这是一个清晰的病变过程,如果早发现一年,哪怕不能完全治愈,也有更好的控制和生活质量。”

如今的曹女士,每天服用羟基脲片、定期复查、饮食受限,精神也受到重创。

“她变得非常敏感,总觉得是自己体质太差,总道歉,说拖累了家人。”邢先生说,“她是我老婆,是我孩子的妈妈,她一辈子都没做错什么。”

一家人原本温馨幸福,如今却被病魔阴影笼罩。昂贵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家庭苦不堪言,而“500元”的惩罚,更是雪上加霜般刺痛他们的心。

0 阅读:66
世间勘探者

世间勘探者

世间勘探者,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