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算盘,美国不点头,中国先挨刀 韩国想打两张牌,一边盯着美国的关税减免,一

秋恒看军事 2025-07-28 11:22:29

韩国的算盘,美国不点头,中国先挨刀 韩国想打两张牌,一边盯着美国的关税减免,一边拿中国的钢铁开刀。问题是,美方这局牌根本没带它入桌,而中国这边,却已经感觉刀背贴上来了。 7月24日,韩国通商资源部突然宣布:对中国热轧钢板加征最高33.57%的反倾销税。理由是“可能”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注意,是“可能”,不是“已经”。意思就是,伤还没见血,先扎你一针。 钢铁之外,光纤也没能幸免。韩国本土最大的电缆制造商发难,指控中国产品价格过低,要求政府干预,结果就是中国光纤也可能被加征高达43.35%的税。这种“有苦我先叫、有竞争我先告”的操作,在韩国政商圈早就不是新鲜事。 但蹊跷的是,时间点选得过于精妙:这几天,韩国刚好准备与美国进行一场至关重要的关税谈判。 换句话说,加税这一刀,不是给中国产业使的,是用来在美国面前作投名状的。 美国这场戏,韩国刚举手,就被晾机场 韩国当然不傻,它知道自己在这轮对美谈判里毫无优势。眼看日本已经先一步砍下了“25%变15%”的关税折扣,韩国心里急得要命:同样是东亚盟友,凭什么你日本能砍10%,我韩国连谈的资格都被推迟? 于是韩国急忙拿出姿态,释放几个信号:我们愿意配合,愿意动手“处理”中国,愿意配合美方战略。不惜牺牲中韩关系,也要把这场谈判谈下来。 结果——被放鸽子。 7月24日,也就是加税当天,韩国代表团刚到仁川机场,准备赴美开谈,结果在登机前半小时被通知:“谈判延期,时间待定。” 这一巴掌扇得不轻。带队的是韩国经济副总理,前脚刚迈出国门,后脚就被绊了回来。更讽刺的是,早在7月22日,韩国另一路谈判代表已经到了美国,白白多待两天,什么都没谈成,只剩下被晾的尴尬。 美韩谈不成的,其实从一开始就谈不成 谈不成不奇怪,关键是韩国这次谈判本就没太多讨价还价空间。美方重点盯的是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大米和牛肉。韩国政府当然不敢松口,一边放话“坚决不让步”,一边却在其他地方找补筹码。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示好”动作:放开美方能源准入、制造贸易便利、压中国产品份额……但核心交换项避而不谈——以为能靠这些边角料打动特朗普。 现实是,美国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你对中国下手,对我没好处;你不愿开农业市场,我也不愿听你废话。韩国这一套“牺牲中国、换取美国”的算盘,美国压根懒得理。 对中国下刀换美方好感?小动作已经被盯上了 中方不是看不清这一切,只是不愿轻易翻脸。早在6月末,商务部已经明说:任何国家若在对美谈判中以牺牲中国利益为筹码,中国“必定反制”。 这不是一句外交场面话。2024年,韩国对中国出口额达3270亿美元,远高于对美出口的2000亿。中韩贸易规模几乎等于韩国对美日贸易总和。换句话说,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市场,也是最难替代的市场。 可现在,韩国偏要从中国的钢铁、光纤上动刀,以博取美国的回头一笑。这不是交易,这是自断后路。 而这,还不是最让人无语的。 李在明的“等风来”,风没来,刀先飞过来了 中方本想留点空间,等着看新总统李在明是否真心想调转方向。 7月中旬,北京向韩方发出邀请,希望李在明出席9月3日的阅兵活动。这本是一次重新接触的契机,象征意义大过现实成果。 结果到今天,韩国外交系统的说法仍然是:“尚未确定”“综合考虑中”。说得好听,其实是“我们怕得罪美国”。和小马科斯前脚访美,后脚就同意特朗普访华的节奏相比,韩国这一拖再拖,显得格外滑稽。 李在明上任初期的对华姿态并不弱,几次表态都在试图修复“尹锡悦遗产”,但当真要站队时,还是被韩国内部那套“美日等同论”“自主外交但不逆美”绑得死死的。 于是到了关键时刻:嘴上说缓和,脚下踩雷区;表面说综合考虑,实际继续下刀子。韩国没有走远,它只是把刀藏在了更深的袖子里。 写在最后:韩国以为可以一脚踩两船,结果只会双边落水 韩国这几年最大的战略幻觉,就是误以为自己可以像日本一样,在中美之间打平衡游戏,甚至在必要时以“中国为代价”向美国交保护费。 可惜现实早变了。日本至少有产业结构护体,有议价能力。而韩国,在钢铁、芯片、光纤这些领域,一旦中国收紧手指,它连弹性都谈不上。 现在美国没甩你一眼,中国也不打算再哄你。李在明政府若还以为可以靠拖字诀混过关税期,那就准备迎接来自两个方向的温差叠加。 一个国家如果总想着“等大哥给糖”,那就别怪别人先把你看成了玩具。 参考资料:《 美国临时推迟韩美贸易谈判,韩国财长在机场才获知消息-观察者网 》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