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3岁农民新婚夜问妻子:“我有大事做,你支持我吗?”妻子毫不犹豫点头答应。不料婚后男子竟宅在家里,分文不挣,妻子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做家务带孩子,毫无怨言。没想到,28年后,农民声名鹊起,成为百万富翁,惊呆了所有人!
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咋就翻了身? 熊庆华,1976年出生在湖北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家里穷得叮当响,爹是木匠兼管鱼塘,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六岁就爱上了画画,没事就拿树枝在泥巴地上画云、画房子,画得满手脏兮兮,脸上却乐呵呵。父母看他这么痴迷,硬是从牙缝里挤出点钱买纸笔,村里人却觉得这玩意儿没啥用。 小学时,熊庆华开始在废纸上画乡村的日常,啥鸡鸭鱼塘都画得活灵活现。他有个亲戚叫“三哥”,老跟他讲追梦的事,熊庆华听了特来劲,把画画当成了人生大事。到了初中,美术老师夸他一幅大树画得有灵气,说他将来肯定能成大画家。这话点燃了他的心,课堂上老偷着画画,成绩从第一名掉到垫底,初二就辍学回了村。
回到村里,他一门心思钻研画画。村民们看不上,觉得画画不能填肚子,叫他“怪人”“废物”,还叮嘱自家娃别学他。熊庆华不理这些,靠自学啃书。他攒钱买了本《中国人物画技巧》,骑车四五个钟头跑40公里外的市区买画材,钱不够就在书店蹭书看到关门。偶尔出去打零工送牛奶啥的,他也干不长,总想着画画就回来了。小时候他带小伙伴玩游戏、抓鱼的乡村生活,全成了他画画的灵感。外人咋说,他都不在乎,就这么埋头画下去。 1998年,经人介绍,熊庆华认识了邻村的付爱娇。她看他画画时那股认真劲儿,觉得这人有点不一样,俩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1999年,23岁的熊庆华和付爱娇结了婚,婚礼简单得不行,就几张木桌,亲戚围着吃顿饭。新婚夜,他拉着付爱娇的手问:“我有大事要做,你支持我吗?”她看他眼神坚定,就笑着点头,说相信他有才华能成事。那一刻,俩人都觉得未来有盼头。
可婚后,熊庆华一头扎进画画,啥活儿也不干,家里全靠付爱娇撑着。她天不亮就下地干农活,插秧晒得满头汗,手上全是茧。中午啃个馒头,农闲时还去砖场扛砖,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上回家还得做饭洗衣带娃,忙得脚不沾地。村里人看不下去了,说熊庆华就是个废物,吃软饭的。有人劝付爱娇:“你男人啥也不干,你咋还跟他过?”她就淡淡地说:“他不是懒,他有自己的路,你们等着看。”这话说得硬气,可日子真不好过。 家里钱越来越少,熊庆华也觉得过意不去。2003年,他跑去深圳打工,在流水线清理手表壳。那活儿又累又枯燥,他手脚慢,老挨骂,三天就被开了。灰溜溜回村后,付爱娇没说他啥,反而安慰他:“你还是画画吧,别勉强。”她继续咬牙扛着家里的担子,啥苦都自己吞,就等着他有一天能出头。 2009年,熊庆华的初中同学雷才兵回村,看到他家墙上挂的画,惊呆了。那些画颜色浓,乡村味儿足,风格挺特别。雷才兵拍了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帖子火了,网友都说他是个天才。俩月后,有个收藏家花5000块买了他五幅画,这成了他画画赚钱的头一回,他拿着钱高兴得跟付爱娇说了半天。
2010年,策展人郭宇宽偶然看到他的画,觉得这乡村味儿有意思,就以每幅5000块买了好几幅,还每月给5000块工资,让他专心画。郭宇宽还教他怎么画得更好。2014年,郭宇宽在北京给他办了两次画展,来看的人挤满展厅,一幅《渔民》画得特生动,圈里人都开始知道熊庆华这名字。 2016年,北京798艺术区的晨画廊搞了个《永生的乡村》画展,他一幅画在拍卖会上拍出130万,艺术圈炸了锅。媒体把他叫“中国毕加索”,村里人再聊他时,都带着佩服劲儿。从没人看好的“废物”到大画家,他用了28年走完这条路。 成名后,熊庆华没忘本,没搬去城里。他和付爱娇拿钱给村里修了小学,还弄了个艺术室,放上画笔画板,让村里的娃也能画画。他跟付爱娇说:“你辛苦这么多年,该歇了。”付爱娇终于放下了锄头,开始种种花,过起了轻松日子。熊庆华在村里搭了个小画室,早上去田里转转找灵感,下午就画画。他还是用画笔画这片地,画他这辈子最熟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