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粟裕收到日伪军中将送来的一包烟,粟裕接过香烟,大惊失色,他迅速打开烟盒,从中取出一张纸条,读完之后,粟裕将纸条烧毁,下令:“全军集合,关闭电台!”
这一秒的果断,改写了历史走向。那么,这包烟背后藏着啥秘密?
1942年,中国抗日战场打得火热,日军正搞“清乡”运动,想彻底围剿新四军。
新四军名将粟裕领着大伙,把开会地点选在南坎,一个两面环海的小村子,敌人想不到他们敢在这儿碰头。
为啥?新四军没海军,水上跑不了,这地方够隐蔽。
粟裕和战友谭震林、管文蔚、叶飞等人聚了快一个月,琢磨咋对付鬼子的铁桶阵。
他们每天讨论到深夜,电台嘀嗒响个不停,情报来回传。可谁也没料到,危险正悄悄逼近。
日本第60师师长小林信男得意得很,他知道新四军在南坎,打算来个大包围,一举歼灭。
原来,新四军内部出了个内奸,被小林信男收买了,把这绝密地点泄了出去。这下子,几百名干部和战士的命悬在一根线上。
就在开会快结束时,粟裕刚对大伙喊了一句:“好了,这次的会议就到这里,大家散会,准备撤离!”他带头站起身要走。
这时,警卫员突然跑过来,塞过两包烟说:“这是有人让我给您的。”
粟裕瞅了眼烟盒子,脸色刷白——两包“旧炮楼”香烟,这是和地下党约好的紧急暗号!
他手忙脚乱打开烟盒,抽出张纸条一扫,上面只写一句话:“日伪军已得知开会地点,速转移。”
粟裕立刻把纸条烧了,急吼吼下令:“马上去追已经返程的干部,部队紧急集合,准备撤离,同时所有电台暂停发报!”
新四军战士一看司令这么慌,就知道大事不好,立马行动起来了。
送烟的这人是谁?他就是施亚夫,新四军安插在日伪军中的超级卧底。
施亚夫伪装成伪七师中将师长,天天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
他和情报员早有约定:“两包旧炮楼”一出,就表示天要塌了。
那天,施亚夫偷听到小林信男的围剿计划,眼看新四军要被一锅端,急得不得了。
但直接送信太险,他灵机一动,假借送礼名义,把警告夹在烟里。
粟裕接到信,一秒没犹豫,新四军立马开拔转移。
可问题是,会议开得太久,一拨干部已经分头撤了,管文蔚走得最快。粟裕派骑兵追上去,生怕他们掉进鬼子的埋伏圈。
追赶过程可紧张了,管文蔚那边,骑马抄小路奔下一个落脚点,鬼子早在那设了卡子。
要不是新四军战士跑得快、点子多,差点撞上刺刀阵。
战士们半路追上他,扯嗓子喊停,管文蔚这才调头跑。
回来后,大伙都惊出一身汗。粟裕不放松,非得揪出内鬼不可。
电台一关,情报断了,通讯兵挨个查,有个通讯员被搜出满屋子钞票。
一问,他低头认了:“日本人给的钱,我糊涂了。”这下真相大白,难怪小林信男啥都门清。
鬼子那边更乱套,小林信男兴冲冲带兵扑向南坎,结果只抓到一把风。
他气炸了,把手下军官全叫过来,骂娘道:“你们是不是有人背叛了?”施亚夫就站在那儿,心砰砰跳。
他脑筋一转,装作没事儿人低声嘀咕:“我就说情报不对嘛,新四军哪能去南坎开会?”
这招儿灵了,小林信男想起之前他提过疑点,反倒当他是忠臣。
施亚夫逃过一劫,继续当他的影子英雄,往后方送了好多密信。可后来鬼子起了疑,盯上他了。
施亚夫一不做二不休,领着伪军起义,轰轰烈烈跑回根据地。
大伙儿拍手欢迎,都说这哥们儿是救命稻草。为
啥新四军能多次化险为夷?这些地下工作者拿命换情报,功劳最大。
施亚夫活到96岁,晚年还常念叨那段日子,一包烟换来千人活命,值了!
回头想想,粟裕烧纸条那刻,就是一道生命线。
抗战那么苦,新四军装备差,鬼子和伪军压着打。
情报成了最后王牌,施亚夫这些人隐姓埋名,比拿枪更危险。
他们要骗过最精的汉奸,搞砸一点就掉脑袋。但没这些无名英雄,新四军可能早没影儿了。
老百姓日子能好过?小林信男计划落空,害得鬼子步步败退。
今天咱们安稳了,不该忘记这包烟的故事,它不只是一根烟的重量,是整个民族的韧性。
那些年在敌营穿梭的暗影,给后代铺出了路。为啥历史课本总说情报是关键?就这些事儿垫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