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豫州的地理。按照《史记》的说法,豫州在荆山和黄河之间,伊水、洛水、瀍水、涧

闻史忆今阁 2025-07-28 09:32:15

先说说豫州的地理。按照《史记》的说法,豫州在荆山和黄河之间,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汇入黄河,荥播泽也形成了湖泊,还疏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这地方的土壤啊,底下是肥沃坚实的黑土,田地属中上,赋税居上中,有时候还能排第一。您想想,这在四千年前,那可就是妥妥的 “天下粮仓” 啊! 夏朝的老祖宗大禹治水的时候,可没少在豫州折腾。他带着一帮人,又是挖河又是筑堤,把洪水引到黄河里。这一治,不仅解决了水患,还顺带把豫州的交通网络给整明白了。当时的贡品运输路线是 “浮于雒,达于河”,也就是通过洛水进入黄河,再运往各地。这相当于夏朝的 “高速公路” 啊! 说到贡品,那可就更有意思了。豫州要进贡漆、丝、细葛布、麻,还有用竹筐盛着的细丝絮,有时候还得进贡治玉磬用的石头。 您可能会问,这些东西有啥用?咱一个一个说。漆,那可是好东西,夏朝人用它来涂家具、兵器,既防腐又美观。丝和细葛布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贵族的标配。您想想,在四千年前,能穿上丝绸衣服,那得多威风!麻呢,普通老百姓穿的,实用又便宜。至于细丝絮,那是做被褥用的,冬天盖着可暖和了。玉磬就更厉害了,那是祭祀用的礼器,只有王室和大贵族才能用。 这里面最值钱的当属丝织品。夏朝的时候,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了。您别不信,二里头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丝织品的痕迹。那时候的丝织品,不仅自己用,还出口到其他部落。有学者就说了,夏朝的丝织品可能是最早的 “国际货币” 呢! 不过,这里面也有争议。孟子说夏朝实行 “五十而贡” 的制度,也就是每户人家耕种五十亩地,征收 10% 的税。但有学者就怀疑了,这是不是孟子自己想出来的理想制度啊?毕竟夏朝的生产力水平有限,真能做到这么精确的税收吗?这事儿啊,还得留给考古学家去研究。 咱再说说豫州的政治地位。夏朝的好几个帝王都在洛阳建都,也就是现在的豫州。这里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那工艺水平,放到现在都让人惊叹。能造出这么精美的东西,夏朝的文明程度得多高! 不过,繁荣背后也有隐忧。夏朝后期,政治腐败,赋税越来越重,老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好好的 “天下粮仓” 也闹起了饥荒。最后,商朝一崛起,夏朝就这么没了。 历史的智慧,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细节里。豫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和政治清明。反过来,要是只知道收税,不管老百姓死活,再好的家底也得败光。

0 阅读:4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