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围,彭老总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回了8

墟史往事 2025-07-28 09:12:45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围,彭老总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回了8个字。众人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毛泽东的战略眼光源于长期革命实践,彭德怀的实战经验让他能在前线灵活应对,李奇微则靠美军的技术优势试图速战速决。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了第五次战役的进程,这场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打到6月10日,志愿军试图反击联合国军,但补给问题成了大麻烦。第九兵团推进时,联合国军切断铁路线,导致部队面临包围。彭德怀发现情况不对,赶紧报告北京。毛泽东分析地图后,给出指示,这八个字成了转机。 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后最大规模的反击战,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志愿军从三八线向南突击,分割联合国军,消灭部分美军和韩军部队。第二阶段,集中兵力针对韩军,但联合国军堵住缺口,志愿军粮弹耗尽,只好后撤到铁原一线。就在这时,第九兵团的10万部队陷入铁原包围,彭德怀在指挥部审视情报,意识到李奇微的意图是切断补给,饿垮志愿军。他发电报给毛泽东,询问下一步行动。

毛泽东在中南海研究战局,盯着朝鲜地图想了三个小时,终于回电八个字:“放弃救援,以攻代守”。前线众人听到后愣住,因为第九兵团与主力隔着120公里,外部救援难到位,怎么还让就地反击?彭德怀琢磨后拍手叫好,认为这招能打乱联合国军部署,避免被动挨打。这指示基于前期战役经验,志愿军虽补给不足,但通过反击能利用地形拖延敌军。 第九兵团执行命令,原地展开反击,保护铁原铁路枢纽。李奇微的计划是针对志愿军“肩上后勤”的弱点,他计算志愿军攻势只能维持几天,就组织13个师追击。志愿军第63军在铁原坚守,面对坦克炮火密集进攻,坚持逐点抵抗。这场阻击战从5月下旬打起,志愿军付出代价,但成功掩护主力转移。彭德怀的反应显示出他对毛泽东战略的信任,这八个字不光救了第九兵团,还为整体战线稳定打下基础。

铁原阻击战成了第五次战役的转折点,第63军在彭德怀部署下,执行阻击任务。联合国军用坦克和空军轰炸推进,志愿军部队挖掘阵地,轮换射击击退冲锋。战斗持续13天,第63军牺牲约2.2万人,但挡住联合国军前进,破坏李奇微的包围计划。美军士气受挫,内部出现消极情绪,这推动了停战谈判进程。1951年7月,谈判在开城启动,双方围绕停火线和战俘问题磋商。谈判中断后,志愿军巩固阵地战防线。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战争结束。毛泽东继续领导国家建设,直至1976年逝世。彭德怀战后担任国防部长,1974年逝世。 李奇微回美国任陆军参谋长,1993年逝世。这场战役的胜利,让志愿军在补给劣势下逆转局面,证明了中国军队的韧性。联合国军虽有技术优势,但没能实现速胜目标。铁原一战,不仅摧毁了李奇微的阴谋,还为朝鲜停战铺平道路。志愿军的前几次战役已向世界展示能力,但第五次战役暴露补给难题,李奇微正是抓住了这点。彭德怀的指挥和毛泽东的指示相结合,避免了更大损失。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