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莒县南关地下女情报员马宗英,接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命令,组织让她在日伪军手中,想方设法购买一批子弹,然后用来打日伪军。马宗英冒险打扮成卖馒头的农妇,出城时把子弹藏满了一独轮车。
1941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打得正凶。日军占领山东莒县南关,伪军帮着干坏事,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八路军缺枪少弹,靠缴获和土办法撑着。那时候,地下组织得想尽一切办法弄武器。马宗英就是这时候站出来的。她本来是个普通农家女,看不惯日军欺压人,加入了八路军,当上了地下情报员。她的任务平时是收集情报,可这一回,组织让她干的事儿太离谱了——从日伪军手里买子弹。 这任务听着就玄乎。日伪军是敌人,谁会傻到卖子弹给你打自己啊?更别提这买卖有多危险,被抓住就是死路一条。可马宗英没犹豫。她知道八路军缺弹药,战士们在前线拼了命,她得帮一把。她接下任务后,脑子转得飞快,得找个靠谱的法子,既能拿到子弹,还得全身而退。
她有个侄子叫王云蓬,在伪军里混饭吃。王云蓬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汉奸,骨子里还有点良心。马宗英瞅准了这点,直接找上他。她没绕弯子,直说要买子弹。王云蓬起初吓一跳,这不是要命吗?但马宗英态度硬,说国家都没了,哪还有家?这话戳中了王云蓬,他咬咬牙,答应帮忙。 王云蓬开始在伪军里摸底,找机会。他发现有个特务队长叫魏洪展,手里有子弹,还缺钱花。王云蓬就拿马宗英给的钱请魏洪展吃饭,套近乎。慢慢地,他把话题引到子弹上,说有人想买。魏洪展不是啥好人,但贪财。他有点担心风险,王云蓬拍胸脯说自己来接货,魏洪展不用直接跟外人打交道。这么一来,魏洪展觉着安全,同意卖了一批子弹。 子弹到手,马宗英得赶紧运出去。她想了个招,扮成卖馒头的农妇。她跟助手推着独轮车,车上放着笼屉,装满馒头。她常进出城,哨兵见惯了,没啥戒心。到了王云蓬家,她们把子弹塞进车底的暗格,上面盖上笼屉。出城时,有个新来的伪军要检查,马宗英眼疾手快,递上几个馒头,顺口提了王云蓬的名字。那伪军一听,就挥手放行了。
就这样,马宗英把子弹运到了八路军手里。这批弹药虽不多,却实实在在帮了部队一把。她没停下脚步,后来又干了几次类似的买卖,每次都靠脑子和胆子闯过去。她的故事在当地传开了,大家都说她是抗战里的“活传奇”。她不是啥大人物,就是个普通女人,可她干的事儿一点不普通。 那时候的地下工作全靠这种拼命精神。马宗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像她这样的人还有不少。他们没啥高深的学问,也没啥大后台,就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跟敌人周旋。她这任务听着不可思议,可背后是实打实的信念——不能让日军好过,哪怕搭上命也值。 后来,马宗英的事迹被上级知道了,得了表扬。可她没觉得自己多厉害,继续干她的地下活儿。她这种人,放到现在可能就是街坊邻居里不起眼的大姐,可在1941年,她是真真切切的抗战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