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坚持要求双边谈判,却反复拒绝第三国调停,是有深意的,目的是推翻当年国际法院对柏威夏寺归属的判决。 这件事得从60多年前说起。1962年,国际法院把柏威夏寺判给了柬埔寨,理由是1907年的地图显示寺庙在柬埔寨一侧。 当时泰国虽然憋气,但还是撤了军,毕竟国际法院的判决,不遵守面子上过不去。可这口气一直没咽下去,尤其是2008年柬埔寨把寺庙申遗成功后。 泰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觉得“老祖宗的地被抢走了”,两边军队甚至大打出手,2011年的冲突还造成几十人死亡,数万人逃离家园。 为什么泰国死磕双边谈判?这里面有三个“小九九”。其一,双边谈判没外人盯着,泰国可以慢慢磨。国际法院的判决是板上钉钉的事,要是让联合国或者东盟掺和进来,泰国那点小心思更容易被戳穿。 就像2025年7月,柬埔寨想把争议地区提交国际法院,泰国马上搬出2000年的《谅解备忘录》,说“咱们早说好了用双边机制解决,你这是违约”。其实,就是不想让国际社会再给泰国施压。 其二,泰国想通过谈判重新定义争议范围。国际法院只判了寺庙归柬埔寨,但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没说清楚。泰国就抓住这点,在谈判里把水搅浑,想把争议从寺庙扩大到整个边境线。 其三,国内政治需要。2025年泰国总理佩通坦因为和柬埔寨领导人的通话录音被停职,就是因为她被指责“对柬软弱”。 在这种情况下,泰国政府更得摆出强硬姿态,拒绝调停才能显示“捍卫主权”的决心,不然国内反对派能把政府骂下台。 泰国这招其实挺“鸡贼”。泰国一边说“支持和平解决”,一边在边境修工事、增派兵力,2025年5月和7月的冲突都是这么来的。 这种做法,就是想让国际社会觉得问题复杂,拖得越久,泰国翻盘的机会就越大。 不过,泰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再响,也得看看现实条件。国际法院在2013年又重申了一次判决,明确寺庙周边土地归柬埔寨,连泰国自己都承认“国际法院的判决有约束力”。 而且,东盟国家虽然没直接批评泰国,但像马来西亚、印尼都提出过调停,结果全被泰国拒绝了。 现在连联合国安理会都看不下去了,2025年7月专门开会讨论这事,可泰国还是咬死了“双边谈判”不松口。 说到底,泰国的策略就是“拖字诀”。通过双边谈判无限期搁置问题,利用国内政治压力和国际舆论的模糊地带,慢慢消耗柬埔寨的耐心。 可问题是,柏威夏寺的归属早有定论,泰国再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历史事实。 现在泰国的做法,就是既不想丢面子,又不敢真的和柬埔寨全面开战,只能在谈判桌上耍耍嘴皮子,结果把两国关系越搞越僵,边境老百姓跟着遭殃。 所以说,泰国要是真想解决问题,就得放下“翻案”的执念,按照国际法院的判决执行。老是想着“钻空子”“拖时间”,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泰国,大概率做了个明智的选择。泰国婉
【8评论】【26点赞】